泉州小吃土笋冻是用虫子做的么?什么虫子啊?有什么特殊的营养价值么?
土笋又名沙虫,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沿海,国外沙虫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为星虫科动物***方格星虫的全体。沙虫具有滋阴降火、清肺止咳、健脾利尿、补充营养、美容养颜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盗汗、骨蒸潮热、阴虚劳损、肾虚腰痛、牙龈肿痛、肺痨咳嗽、胸闷痰多、小便不利、夜尿症、水肿、慢性痢疾等人群。
土笋冻最早起源于福建泉州的安海地区,是一道极具当地特色的闽南小吃。说是闽南小吃,主要是因为其在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区都很流行,三地闽南小吃几乎都差不多,只有些许不同之处。土笋冻的主要食材是可以食用的星虫(学名可口革囊星虫,英文名叫Phascolosoma esculenta),是一种蠕虫,所以很多人初吃时会有些害怕。但实际上,土笋冻的口感很特别的,如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吃进来,很多人还会觉得挺好吃的。吃过第一回的人,后面就都会很爱吃啦!
土笋冻会将新鲜干净的星虫进行熬煮,星虫自身带有的胶质倒融入水中,冷却后就会凝固成块状。然后放入冰箱,冰凉的口感会更好哟!当然,也还可以将未凝固的直接用来喝,也就是土笋冻,但这样的口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宜。土笋冻凝固成块状后,可以剪切成适宜的大小块,小个的一口一个。而市面上的土笋冻,也会根据里面所含星虫份量而有着不同的定价,星虫密集的价格较高。但选用哪种,还是得看个人口味,比如第一次吃的,可以先试试小个的,且星虫较少的。土笋冻入口时,会有些冰凉,吃起来有些像冻冻,很Q爽。而里面的星虫咀嚼起来也很有嚼劲。
无土笋冻直接吃,对一些人来说会觉得有些腥。因此必须搭配一些酱汁,比如在厦门必须要搭配极具有本地特色的花生酱、甜辣酱、芥末,然后再配合着薄薄的酸萝卜。而市面上卖土笋冻的小店,大多还有章鱼冻、海蜇皮、海蜇头、小鱼干等荤素凉菜,适合搭配稀饭可是佐酒而食。
更多悟空问答和美食推荐,敬请关注头条号【天使美食探店】,本人图文均为原创,图片实地拍摄,请勿转载!
闽南美食土笋冻你敢吃吗?土笋冻,很多外地人听这个名字都以为是一种笋制作的。而所谓的“土笋”其实并不是笋,是“虫”不是笋,它是一条条形如小蚯蚓,一种生活在滩涂的小动物,学名叫“星虫”。星虫含有胶质,土笋冻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冻品。因为这种小虫子状如圆筒笋,吃起来的味道比山上的冬笋还美味,所以闽南沿海一带称之为“土笋”。
土笋冻是泉州一种色香味俱全的风味小吃,也是最具本土的闽南美食,有大海的味道和魂牵梦绕的家乡味。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颁奖暨展示品鉴会上,8道“闽味”上榜,其中,安海土笋冻作为泉州唯一上榜小吃,荣获“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泉州土笋冻当属安海最有名,正宗的安海土笋冻没有加任何添加剂,晶莹剔透,香嫩肉脆,滑溜爽口,Q弹Q弹的,吃这到佳肴还需要点勇气,吃一口在嘴里,凉凉的,再咬一口土笋,味美甘鲜,爱它的人赞叹不已,毫不夸张的说,人间绝顶美味。吃土笋冻的时候,蘸汁也是重头戏,酱油、永春陈醋,蒜蓉再加上海蜇丝等,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
这道闽南美食有什么营养价值?
星虫是一种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有滋阴降火、清肺补虚以及补肾养颜的作用,而且有药用价值,可治疗阴虚盗汗、肾亏等症状。当你喉咙疼痛时,也可以吃它降火。所以土笋冻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关于土笋冻有一首闽南歌谣:
“土笋冻呀土笋冻,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脚(底)下,笼(全)都真稀罕,独独咱家乡出这项。……酸醋芥末芫荽香,鸡鸭鱼肉阮(我)都无稀罕,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哇,哇,想做土笋冻。”这首名为《哇,土笋冻》的闽南歌谣在福建地区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福建省泉州传统的小吃安海土笋冻里像虫子的是什么东西?
福建小吃土笋冻,外表看起来有点像广东的钵仔糕,不过土笋冻是透明的,里面还有很多类似于虫子的东西,而那些,就是土笋冻制作的关键,也就是土笋,即沙虫。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冻”,像是猪皮冻、鱼鳞冻,这些冻大多类似于凉粉的制作方法,而福建的名产,就是用沙虫制作的土笋冻。
在东南沿海的很多地区,滩涂上都分布着一种叫做沙虫的海洋生物,这种沙虫看起来就好像是沙滩上的蚯蚓,所以也被称作是海蚯蚓。
沙虫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各地的吃法不同,例如广西广东大多用沙虫来熬粥,还有些地方是用沙虫清炒或清蒸,而福建的沙虫,尤其是泉州厦门一带,多被做成了土笋冻。
新鲜的沙虫要放置在清水中,如同处理蛤蜊、花甲之类一样,让它吐沙,之后反复揉压,以外力将其体内的沙土杂质挤出来,只留下白净的沙虫肉。
之后将沙虫加水进行蒸煮,煮开之后倒入容器里放凉,因为沙虫跟猪皮之类一样,含有非常丰富的胶原蛋白,所以凉透以后就会凝固成类似果冻凉粉一样的状态。
由于沙虫的味道,使得土笋冻本身就有比较清淡的鲜味,在吃的时候通常只需要加上一点其他的配料跟酱汁即可,吃起来既有冻的入口即化,又有沙虫的爽脆韧劲儿。
在泉州与厦门等地,人们将滩涂上长得像蚯蚓一样的沙虫称作是“涂笋”,同音叫做“土笋”,制作出来的这种美食,自然也就被称作是土笋冻。
关于土笋冻的由来,一是说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守福建沿海抗击清军,因粮草短缺,所以士兵们到处捕捉海产果腹,有的士兵将海滩上弄来的沙虫丢进锅里,做出的汤非常鲜美。
人们大量捕捉沙虫,经常煮一大锅备着,到吃的时候热一热,有一回有个士兵腹中太饿所以没有热,直接吃已凝固的土笋汤,发觉格外好吃,所以土笋冻由此诞生。
而还有个类似的传说,情节差不多,只不过主人翁变成了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但不管是郑成功还是戚继光,这些都是传说,并没有确凿的依据。
在史书上最早出现土笋冻记载的,是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巽也!这是最可靠的最早记录。
在一开始,必须声明:沙虫不是土笋冻的原材料!
土笋冻,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网传沙虫就是土笋冻中的“土笋”,其实是完全不正确的。沙虫学名方格星虫,个体较大且长,煮汤后不会结冻,多用于炒西芹或萝卜丝煲等。土笋学名革囊星虫,个体偏短小,颜色灰黑黄等杂色,胶原蛋白丰富,只有闽南用于熬煮后冷却制作土笋冻。
这土笋原是野生于沿海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的滩涂上,属于星虫动物门动物,学名可口革囊星虫。它含有胶质,身长二、三寸,其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食指,细者似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二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土笋冻”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冻品。
土笋冻制作方法:
1、用石槌不断碾磨海土笋,滚出全部内脏杂物。用双手反复揉搓挤压,除去土笋肠内泥沙粘物,待土笋表皮蜕去、肠内污物去净后,用清水冲洗揉搓六遍,将其体内的泥土漂洗干净,呈白亮时捞起,沥干。
2、将海土笋放入锅中,加水加盐熬出胶质,将汤分别盛入小盏,再将土笋排列整齐,自然冷却凝成固体物(夏天要放入冰箱才会凝结)。
3、配以陈香醋、酱油、蒜泥、姜丝等佐料,即可上席。
特点:晶莹透明,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清热降火补脾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