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结婚风俗?
你好,武清区结婚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婚前礼仪:在结婚前,男方需向女方家庭赠送聘礼,以示诚意。
2.婚礼日程:一般情况下,武清区的结婚仪式都在早上进行,包括拜堂、交换戒指等环节,而晚上则会举行婚宴。
3.婚宴菜肴:武清区的婚宴菜肴以家常菜为主,如红烧肉、糖醋鱼等,同时也会有一些特色菜肴,如糯米饭、炸酱面等。
4.婚庆活动:在婚礼上,还会有一些婚庆活动,如抛绣球、拍婚照等,以增加气氛。
5.婚礼习俗:武清区的婚礼习俗包括敬茶、敬酒等环节,以表达对双方家庭的感谢和尊重。
总的来说,武清区的结婚风俗以传统为主,注重家庭尊重和感恩,同时也有一些地方特色。
天津红烧肉的做法,天津红烧肉怎么做好吃,天津?
原料:五花肉500克、葱30克、姜20克、蒜20克、大料5瓣、花椒5克、桂皮5克、盐4克、糖15克、酱油20克、料酒20克、清水适量、食用油少许。制作:
1、五花肉洗净,切4厘米见方的块备用。
2、葱切大段、姜切片、蒜剥好备用。
3、用纱布将大料、花椒、桂皮包好封好口备用。
4、锅中做少许油,凉油时下入白糖用铲子慢慢炒制。
5、锅中的糖变成深红色时烹入酱油、下入切好的五花肉。
6、不停地煸炒五花肉至糖色裹匀并微微出油。
7、下入60度左右的温水至刚好没过肉。
8、下料酒,大火做开。
9、盖盖变小火慢慢炖至五花肉9成熟。
10、入盐和少许糖调味后继续焖至五花肉松软入味。
11、捡去香料包,大火将汤汁收到红亮浓稠即可出锅食用。
不放花椒大料的红烧肉?
做红烧肉放调味料时应该放八角不放花椒。天津人做红烧肉的传统都不放花椒。可以放桂皮,香叶,丁香,草果,豆蔻这些调味料,其他的就是放冰糖,面酱,料酒,蚝油,酱油,红曲米,喜欢吃辣味的可以适量放入干红椒,不愿意放料酒的可以放啤酒或者是红酒,都可以,都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红烧肉是哪里的特色菜?
严格来说,红烧肉是河南菜。起源很早。
传说中,商汤作醢,才有了酱,然后才有用酱来烹饪食物的习俗。
其实当时的酱有两种,一种是醢,就是肉剁成肉泥再酦酵,这种发酵肉酱里生成的油,就是最早的酱油。
另一种叫醓,与醢的区别时在制作时还要加入动物血液,颜色也要比醢的颜色更重。
不过,这个前提必须是“成汤作醢”是真实的,这就保不准了。但不管怎么说,商汤那时候,至少已经有红烧肉的雏形了。而再想往前追溯,苦于无资料,那也没办法。
用醓来煮肉,就是最早的红烧肉,诞生于河南商丘,因为成汤就是河南商丘人。
真正把醓煮肉发扬广大是在西周时期,根据《周礼·膳夫》里的记载,“酱用百有二十瓮”,当时已经把醢和醓完全归为一类了。当时天子设宴吃的酱煮肉,应该说就是中国最早、版本最古老的红烧肉,最早用这道佳肴来款待群臣的,是周康王姬钊。
至于地点,是在今天的陕西岐山县。
为什么红烧肉也会有明确的地点,而非大众化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论是商代时的醓煮肉,还是西周时的酱煮肉,在当时是天子的特权食物。其他人,除非是参加天子设宴时蹭一口,否则还真没得吃。
关键就在于,当时的食盐产量很低。你看,河南也好,陕西也罢,都不是古代的盐产地。
而制作醢、醓乃至西周时吃的酱,都需要大量的盐。可是由于盐的产量低,在当时是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的,除了天子以外,没有人有特权能这样大量的用盐。用这么多盐,在当时来讲是很败家的行为了。
以前讲过醯,也就是醋。直到西周时,更多人吃醋倒比较多,而能敞开了吃盐,那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享受了。
而且酱煮肉一直是红烧肉最正宗的做法。
红烧肉的书面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边说调料用的是“浑豉”:一行肉,一行擘葱、浑豉、白盐、姜、椒。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肉作琥珀色乃止。
直到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还在说酱煮肉,调料用的是“甜酱”: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酱。每肉一斤,用盐三钱,纯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须熬干水气。三种治法皆红如琥珀,不可加糖炒色。
所谓的“古法红烧肉”,也就是最正宗的红烧肉,一律用酱,没有用酱油或炒糖色的。包括东坡肉,也是用酱而非酱油的。
至于什么酱,那倒不固定,甜酱也行,黄酱也一样,都算古法。个人意见,推荐用北京红干酱或天津的槐茂面酱来做。
总之,红烧肉在诞生之初属于天子的特权食物,直到春秋时期才开始逐渐普及,所以,说红烧肉在当初是个特色菜也没错。
经过后世的发展,普及到了全国各地,才变成了随处可见的食物。只是,经过多年流传,越来越偷工减料。所以现在再说红烧肉,盗版比正版还流行。
何况,我相信每个人最喜欢的滋味,一定不是饭店里那种东西,反而是自家做的,才是最有特色最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