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正街到立丰城坐几路车?
电子正街—————立丰城
推荐路线最佳
30分钟步行720米
268路
3站 2元 紫薇城市花园站上车
30分钟步行1.2公里
204路
2站 电子正街丈八东路口站上车
40分钟步行650米
30路 280路
7站 4元 紫薇城市花园站上车
40分钟步行1.3公里
30路
5站 2元 紫薇城市花园站上车
电子正街到立丰城:
公交线路:225路 → 716路,全程约12.7公里
1、从电子正街乘坐225路,经过2站, 到达电子二路站(也可乘坐706路、268路)
2、乘坐716路,经过20站, 到达信号厂站
3、步行约220米,到达立丰国际购物广场
西安有哪些好的自助餐店?
看你要吃的自助餐的档次了。经营时间比较久的有粗粮王在电子二路那边,价格比较适中;立丰城这边有个环球海鲜自助 里面有各种海鲜,牛排,还可以点火锅,饮料之类都挺丰富的。
这两个都相对比较平民,大众能接受。
小寨也有比较贵一点的,人均300+的。其实各大酒店也有自助餐,中心和泰,希尔顿等。
西安最好的自助餐是金香鲍,地点在南二环西电北门对面,目前价格是每位188元,不过热度团上有团购,价格只要138元,卖的非常火爆。你网上搜索金香鲍团购,就知道了。
上官婉儿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上官婉儿可以说是命运曲折、生前显赫而又不得善终的唐朝一代才女。
命运曲折: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由于为唐高宗李治起草了废除武则天皇后位的诏书,被武则天记恨,旋即遭到了满门抄斩。不满周岁的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虽然免死,但被罚作皇宫的奴婢。
上官氏来源,一种说法是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子兰为上官邑(河南滑县东南)大夫,这位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今为姓,称上官氏。有学者就直言《史记》中构陷屈原的小人,上官大夫就是子兰。但还是难免让人怀疑。《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中,明明白白就告诉我们屈原的政敌中,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是两个人。“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没法直接得出“上官大夫就是子兰的判断。”可能就是一桩公案了。
生前显赫:大周武则天时,就深得武皇欣赏,掌管宫中制诰(起草诏书)多年;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先被封为婕妤(唐制,代世妇之一,比武则天当年的“才人”高了两等),后再被封为昭容(唐制,九嫔之一,比武则天当年的“昭仪”低了一等),并担任内舍人,继续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一时操弄权柄,炙手可热。
一代才女:
上官婉儿也是才华出众的女诗人,对唐朝的文学发展有较大贡献。曾建议唐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受中宗委托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资治通鉴》“使上官昭容第其甲乙”),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全唐诗》收其遗诗32首。现选取“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供大家欣赏。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这首诗描写的是上官婉儿随从中宗李显,出游新丰温泉的***威赫奢华景象。景龙是唐中宗在位时昏聩无能岁月最后三年的年号(公元707—710年)。辞藻华丽,铺陈恣意,为皇权歌功颂德,更希望“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然而历史总是会跟人开玩笑,不到三年,上官婉儿就被武则天的孙子李显的侄儿玄宗李隆基所杀。
顺便说一下,新丰是现在只是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镇子。临潼华清池温泉因白乐天的“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而为世人熟知。古代的新丰反倒是包括临潼大多数区域像“铁岭”那种大地方。相传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之后,其父刘太公因思念故里,每每闷闷不乐。为此,刘邦命令在国都长安附近的秦国故地骊邑(今西安市临潼区),仿照家乡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的里弄布形式,重筑新城,并将故乡的父老故友连带鸡犬旧物悉数迁居于此。据说新丰城建造得跟与刘邦老家丰邑一模一样,甚至各家的鸡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遂留下一句成语“鸡犬识新丰”。到了刘太公薨了,刘邦就正式下令将骊邑改名为新丰,意为新的丰邑(县)。
不得善终:
公元710年,唐中宗被皇后韦氏及其女安乐公主“相与合谋,于饼中进毒,……崩于神龙殿”。相王李隆基利用唐御林军——万骑发动***,拥立自己的父亲武则天唯一在世的儿子相王李旦继位。上官婉儿和韦皇后、安乐公主一道被诛杀。唐中宗被毒死后,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上官婉儿自以为她有与太平公主曾拥护李唐道统,反对韦后专权的功劳,但是,还是被玄宗李隆基所杀。
李隆基诛杀上官婉儿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一般的观点认为李隆基是忌惮上官婉儿与自己姑母太平公主结党势力,上官婉儿又是同自己的祖母武则天、婶母韦后专权时的勋亲故旧有盘根错节的关系,曹规萧随,日后难免再演出“牧鸡司晨”之祸,于是“斩于旗下”,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本来这段李唐旧事就此沉寂下去了,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一座唐墓,并判断墓的主人就是上官婉儿。同年11月,考古研究员表示葬墓遭到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行为,并提出:很有可能是"官方毁墓"的行为。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又让1300年前,围绕上官婉儿的身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离奇的事情,再次引人注目。一般认为,公元712年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次年,李隆基突然起事,赐死太平公主,下令铲平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坟墓。上官婉儿被认为是太平公主一党,在铲平武攸暨坟墓时,上官婉儿墓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毁。据此,应该是李隆基下令进行的官方毁墓。
略评:权术不能与权谋相提并论,见风使舵能保一时富贵,难保一世平安。游走于唐王朝最高权力场,“一入红尘深似海”,上官婉儿确实很难置身事外了。
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宠臣、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闺蜜、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的嫔子,武则天的儿媳韦香儿的同谋、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的XX(说不清道不明),人物关系已经够错综复杂了。但要说到在强势母亲武则天阴影下软弱无能的中宗李显,也不逊色,他被好事之人称为史上最牛皇帝,因为他是皇帝,他老爸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他儿子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他妈也是皇帝,网友称为“六味帝皇丸”。一笑!
文中多引用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官婉儿墓志铭中描述了她明丽不凡的一生,连她的死亡也表达的比较隐晦,也反映了不少与正史有出入的内容,然而还是野史,以待研究论证了。
正所谓:
追往事,刀光剑影;笑红尘,以史鉴今。
上官婉儿一生经历了很多故事,也见证了唐朝那段多事之秋的历史,她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性,浑身上下散发着热情奔放的***气质。
上官婉儿出生于官宦世家,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祖上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汉武帝临终前托孤于四位重臣,以辅佐幼子刘弗陵(汉昭帝)管理江山社稷,左将军上官桀就是其中一位。上官婉儿就是由上官桀一脉相承的后代。
上官婉儿的祖父名叫上官仪,***初年的名臣,唐太宗李世民的忠实拥护者。也许正是怀着那份对李氏江山的眷恋之情,上官仪才坚决抑制武则天篡夺权力的野心,但是最终给唐高宗李治背了锅,落了个被满门抄斩的下场。由于当时的上官婉儿还是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儿,因此武则天发了慈悲将她与母亲赦免,但还是充入宫廷为奴。
在逆境中改变命运需要一份坚强,上官婉儿的母亲相信女儿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于是从小就让上官婉儿学习儒学经典及诗词歌赋。上官婉儿非常聪慧,也很刻苦用功,14岁时已经博览天下名书,且能出口成诵。
武则天爱惜人才,再听说了上官婉儿的事迹后,马上召见,并对其当面考核。果然,上官婉儿的才学让武则天倾心不已,随后就把她留在身边,做了贴身秘书。从此上官婉儿实现了从宫奴到正常人的转变,而且前途不可***。论才学,上官婉儿就是女版的曹植,因此每遇宫中举办一些比诗斗赋的大会,她又当,又做评委,独领***。
武则天晚年生活开放,宫里所能见到的人,除了太监就是她所宠幸的男宠。一来二去,上官婉儿就与这些人熟悉起来,并且对一个名叫张昌宗的男宠日久生情。后来竟然发展到眉来眼去,甚至还不限于此。武则天发现后非常生气,马上就要处死上官婉儿,好在张昌宗跪地哀求,武则天网开一面,只给上官婉儿受了黥刑,因此在光洁如玉的额头留下一道伤痛。不过,后来上官婉儿在伤疤上纹了一朵梅花,反而又增添了几分妩媚。
公元705年,以八十岁的老宰相张谏之为首的大臣发动神龙***,武则天统治的时代结束。随后,中宗李显复位,上官婉儿受宠,并晋升婕妤、昭仪,最终还进入了唐朝的权力中心。原来中宗皇帝太过软弱,复位后权力就由皇后韦氏掌握,而上官婉儿不仅在政治上支持韦皇后,而且为了巴结韦皇后,还将情夫武三思拱手相让。如此一来,上官婉儿与韦皇后真成了一条线上的两只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坏了一帮男人,武则天天称帝,带坏了一帮女人。韦皇后就是武则天的忠实粉丝,所以篡位的野心呼之欲出。这样一来,韦皇后就与太子李重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初引发***。李重俊率领300甲士杀入宫中,结果仅在在杀死武三思后,上官婉儿稳住局势,随后救兵赶到,李重俊兵败被杀。通过此次***,上官婉儿在中宗与韦皇后心中的地位又得到提升。
公元710年,韦皇后及女儿安乐公主母女二人对皇位发起了最后的冲刺,中宗李显被毒身亡。此时韦皇后既想继位,但又底气不足,于是又把李重茂立为太子,打算从长计议,但是武则天的成功之路必须要***。结果,韦皇后的如意算盘很快落空,因为临淄王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抢先一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宫中,韦氏母子双双毙命,上官婉儿也被诛杀。
其实,上官婉儿已经预见了事态的发展,于是他提前就向太平公主靠拢,结果事变当天上太平公主仅在幕后操纵,而带兵杀入宫中的是李隆基。上官婉儿与幼年时的李隆基有着如同母子一样关系,但是有一次李隆基正好撞见了上她与别的男人偷情时不堪入目的场景,因此上官婉儿的美好形象在李隆基幼小的心灵中瞬间崩塌。而如今,上官婉儿又成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的帮凶,所以李隆基认为上官婉儿必须死。
总结:纵观上官婉儿一生,她从没停止过对权势的追逐。谁有权势就依附谁,至于公平正义,难分、她亦不想分,她只知道只有权势才能带来想要的一切,同时也才能俯视别人。所以,上官婉儿的一生很不幸,但又不失***,***的是虽然身世凄厉,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幸的是生命短暂,如惊鸿一瞥,始终都没有走出权力争斗的漩涡。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才华不让须眉,但人品颇具争议。她的代表诗作《彩书怨》,折射出叱咤风云的上官婉儿高冷孤寂的一生。
一、流放掖廷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的宰相。公元664年,上官仪替高宗皇帝起草欲废黜则***后的诏书,武则天怀恨在心,将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和婉儿的父亲上官廷芝一起处死。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流放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作赋,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二、女皇宠幸
公元677年,武则天慕名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词藻华丽,辞句优美。武则天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封为“才人”,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武则天称帝后,诏敕多出其手,时称“内舍人”。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事后,上官婉儿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深得武则天宠爱和信任,武则天渐渐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三、拜为昭容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后,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李显复辟,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又拜为昭容。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母女俩往来亲密,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故事,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李显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室,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公元707年,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死武三思并诛其党羽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李显和韦皇后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将军刘仁景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李重俊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又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李显令她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上官婉儿酷爱藏书,曾藏书万余卷,所藏之书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后,其书流落民间,依然芳香扑鼻且无虫蛀。
李显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的人因此而求得***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
四、***被杀
公元710年,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发动了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李隆基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但李隆基深恨她与武氏宗族亲密,遂杀婉儿于旗下,可怜上官婉儿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香消玉殒。
曾颠沛流离的上官婉儿渴望通过攀附权势实现自己精彩的人生。然而,权势竟然是最无常最脆弱的东西。上官婉儿生活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她没有真正的知己,也没有真正的朋友,她的身边只有熟悉的陌生人。上官婉儿表面上风光的一生,底子里实际是孤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