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山九个地貌特点?
武夷山茶园有九个地貌类型:
1️⃣.单面山
桂林、章堂岩一线以北,福龙岩、广宁亭、刘官寨等地的茶园,都可以看到有好几排的单面山。它们相互平行,大都以谷地相隔开来。
2️⃣.块状山
此地貌类型以九曲溪南岸较为典型,分布也比较广。天游峰、隐屏峰、玉华峰、大藏峰、虎啸岩、大王峰周围的茶园,都属于这一类型
3️⃣.柱状山
玉女峰、三姑石,玉柱峰,均为柱状山,我们从慧苑穿过章堂涧谷地往南走进入流香涧,就可以看到玉柱峰屹立在谷地中。周边的茶园是玉柱峰茶园。
4️⃣.峰林地貌
此地貌在九曲溪以南分布较多。单斜断块的地质发育,悬崖绝壁分布较广,抬头望去,山峰中部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阔叶林的自然落叶,长年累月堆积腐烂,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中的有机物质沿着岩石缝隙流入茶园。
5️⃣.幽谷坑涧
武夷茶园中,山与谷纵横交错,隆起的为山,低陷的为谷。地壳运动产生的力量是不均匀的,造成地块有的抬升,有的下陷,且抬升下陷的角度,高度,斜度均不等量。而幽谷形成的原因是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两侧山脉之间是一条长廊状的谷地。九曲溪以北的桂林,章堂洞以南的三仰峰及神通岩以北的断裂十分明显。三条相互平行的谷地依次是章堂润、牛栏坑、九龙窠。而牛栏坑谷地没有章堂洞谷地深,九龙窠谷地比牛栏坑谷地幽深。谷地两侧可以看见很长的条状形的单面山。九龙窠谷地还有一些峰丛洼地的地貌特征。另一条是南北向的流香涧、九龙窠、碧石岩这一带的谷地。
6️⃣.断陷盆地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沉降的地块。其中充填着许多岩崖、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这类地貌的茶园景区内较多。如马头岩
7️⃣.山间盆地
山间盆地在我国其他茶区也常见。在武夷山市广袤的山地中,镶嵌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这是山区理想的种植茶树的地带。而武夷茶园中的山间盆地,边缘常有与断裂相伴生的砾岩、红砂岩。
8️⃣.梯式茶园
梯式茶园在我国其他菜区也常见,这类茶园保持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
9️⃣.洲地茶园
此类茶园集中在九曲溪、崇阳溪、黄柏溪两岸,以九曲溪两岸最多。
属于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
朱橞封地宣府,为什么被封为谷王?
谢邀。楼主所提的朱橞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
生于洪武十二年四月十四日,生母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册封为谷王。
谷王封号的由来
洪武二十六年于宣府兴建谷王府,洪武二十七年令北平军士筑宣府城,洪武二十八年三月谷王朱橞之国宣府。当年四月,改宣府左、右二卫为谷王宣府左、右二护卫,兴州中护卫为宣府中护卫。谷王朱橞就此成为明初九大塞王之一,是大明王朝北部防线的重要一环。
至于朱橞封国宣府,为何会被册为谷王?对此《明史》做出了解释。
谷王橞,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籓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所谓的上谷地,指的就是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的上谷郡。朱橞在朱元璋诸子中排序靠后,故而像秦、晋、燕、周、楚、齐、鲁等春秋时代大国的封号都已经被兄长们瓜分完毕,不得已才已封国地古称为封号。
谷王的结局
既然说到这了,顺带说一下谷王的结局。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之后,朱橞就放弃封国,带着部分护卫逃回了南京。此后到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朱允炆派朱橞出城议和,未曾想到朱橞转手就把侄子皇帝给卖了。
六月十三日,朱橞打开金川门,朱棣兵不血刃进入南京城,就此登基称帝。当然朱棣对于这位非常识趣的弟弟也予以了丰厚的回报。朱橞本人增禄三千石,由边境改封长沙,参与夺门行动的谷王府护卫约500余人都得到了不同的赏赐。
但是朱橞在之国长沙之后仗着自己在靖难中的功劳,气焰十分嚣张。三朝老臣、兵部尚书、忠诚伯茹常就因为路过长沙没有去谷王府拜码头,就被朱橞一纸诉状打入锦衣卫大牢,最后竟然不明不白死在狱中。
橞居国横甚,忠诚伯茹瑺过长沙不谒橞,橞白之帝,瑺得罪死。遂益骄肆,夺民田,侵公税,杀无罪人。《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长沙谷王乳母墓中出土的银锭
搞到最后朱橞可能是觉得四哥年纪越来越大,是不是提不动刀了,竟然动起了谋反的念头。还把因和父王闹矛盾而投奔自己的蜀王朱椿之子崇宁王悦燇,诈称为建文帝。蜀王朱椿和朱橞是一奶同胞,朱橞因此联系朱椿一起造反。问题是朱椿是谁啊?当年在南京可是亲眼看着自己岳父蓝玉被千刀万剐的主,他怎么敢造反?
永乐十四年秋七月辛亥,蜀王椿密遣仪宾顾瞻奏谷王橞谋不轨。—《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八》
当年十月底,朱橞被召回南京,在铁的事实面前只能俯首认罪。当时以楚王朱桢为代表的宗室诸王一致请求诛杀谷王,原文是这样说的:
自古封建亲王,欲其藩屏国家。如其自作不靖,未有不至灭亡。钦蒙条示谷王橞谋逆事,俾仪其罪。桢等谨议,得橞违弃祖训,阴结***,谋为不轨。此天地之所不容,祖宗之所不佑,国法之所不恕者。按法诛之,允协舆论。惟大兄皇帝陛下裁处。—《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
但是谷王毕竟有金川门之功,因此朱棣犹豫了很久,最终只是废朱橞为庶人。至于有说朱橞在宣德三年为明宣宗朱瞻基下令诛杀,本人对此不敢苟同。在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的实录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正统元年十一月乙巳,直隶新安卫奏:“永乐十五年以本卫公署居谷庶人,臣等暂于徽州府廊房治事。今庶人死,家属取赴京,臣等宜复旧治。其妻妾、子女殡埋屋旁者,请迁葬城外。”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十四》
正统元年距离宣德三年有八年的时间,如果朱橞死于宣宗之后,这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新安卫为何不提出“复旧治”的请求呢?很明显朱橞应该是于正统元年寿终正寝(当时按年纪算,朱橞也已经年近花甲)。
朱橞王号为何是“谷”?这恰恰就跟他的藩地宣府有关。《明史•诸王列传》载:“(朱橞)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藩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因宣府在隋唐前为上谷郡地,故封其为“谷王”。
上谷郡,始建于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将秦开率燕军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燕国取地千里。而后,燕国为了巩固新占领的疆土,遂就在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就这样,上谷郡诞生了。
为何要叫“上谷”?那是因为上谷郡的郡治,其是建在大山谷的上边,故名“上谷”郡。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沿用上谷郡建置,将其划为三十六郡之一。刘邦代秦建汉后,继续延续上谷郡的建置,但是将上谷郡一分为二,划出了一部分土地,建涿郡。
王莽时期,改上谷郡为朔调郡。
东汉时期,光武帝恢复上谷郡郡名。三国时期,上谷郡归魏国,郡名依旧。晋代,晋武帝分上谷郡部分地区,置广宁郡。南北朝时期,上谷郡先后归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置北齐改为易州。隋代,文帝改易州为上谷郡,复置。唐代,废郡置州,以故上谷郡地置妫州。
此后,上谷郡不复存在。
明代,朱元璋为防范北元残余力量的反扑,遂在原上谷郡置宣府镇,是为九边镇之一。宣府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简单的说,宣府无论是在明朝的手里,还是在北元的手里,它都是一个战略要地,明朝得到宣府,既可保京师无忧,也可时刻威胁北元。反之北元得到宣府,则可保北元无忧,也可时刻威胁明朝。
正如明程道生所言:“宣府山川***,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宣府距离明朝京师不过百里,一旦宣府被占,则北京危矣,明廷危矣。
朱橞能被封为“谷王”,且12岁就就藩于宣府,去执掌这一战略要地,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他是十分器重的。
而朱橞也确实有让朱元璋器重的资本,年仅12岁的他,一到宣化镇,就积极贯彻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治国方略,构筑长城,戍边御敌,替大明牢牢巩固边疆的统治。
朱元璋时期,朱橞过得可是无比的惬意,因朱元璋的器重,他可是手握重兵,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藩王之一。
但是,随着朱元璋的驾崩,手握空前实力的朱橞,开始面临着无尽的打压,毕竟怀璧有罪,作为臣子拥有这等强大的实力,皇帝肯定会忌惮,而一旦让皇帝忌惮,他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最初,在朱允炆削藩之时,因燕王朱棣突然造反,朱橞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在雄主朱棣登基后,朱橞的好运也就到头,没过多久就被朱棣找了一个借口,属地从要地宣府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长沙,失去了宣府的兵权,沦落为一个可以被朱棣任意宰割的存在。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巨大的落差,被贬到长沙的朱橞,他开始自己作死,是大肆搜刮民财,卖官鬻爵,弄得属地长沙是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当然,如若朱橞仅仅只是如此,或许还不会有他后来悲惨的结局。真正造成他后来那悲惨结局的,还是他之后的那般谋逆之举。当时,因对朱棣将其贬往长沙的不满,他有了谋逆之心,开始大造战舰***,训练兵勇,同时妄图联合蜀王朱椿一起举兵造反,推翻朱棣统治。
此次***,因蜀王的反对,而宣告失败。但是,这次谋逆之举虽未成功发动,可却被朱棣知晓。试想,被朱棣知道,他岂能有好结果呢?最终朱橞被朱棣废为庶民,关进狱中,直至宣德三年在狱中孤独而死。
宣府旧称上谷郡,所以朱橞为谷王。
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书记 匈奴列传》
上谷郡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燕国大军秦开击败东胡,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将燕国的北部疆土拓展至辽东。公元前238年,燕国沿北部边界修筑长城,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上谷郡是燕国北疆西部第一郡,治所在沮阳县。当时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怀来、宣化、涿鹿、赤城沽源以及北京延庆等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上谷郡亦名列其中。
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郡治长官改称太守,太守之下设郡丞和郡尉,分管民事和军事。李广就曾任上谷郡太守。
三国曹魏时郡治曾移至居庸关,大古城仍为沮阳县治所;西晋时上谷郡治又迁回沮阳。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诸朝,上谷郡辖地范围虽几经变化,但郡治沮阳城却一直沿用。
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上谷郡为平原郡,仍与沮阳县同治。北魏以后上谷郡与沮阳县从记载中消失。
由此推算,上谷郡城自战国燕昭王时始设,一直到北魏后废弃,共经七个大的历史时期,10个封建王朝,历808年。
明朝时期,设置宣府镇,为九边重镇之一。
谷王朱橞的生平简介
朱橞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生母是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蜀王朱椿、代王朱桂同母弟弟。
朱橞自幼聪颖好学,深得朱元璋的器重。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第三次大封皇子,册封朱橞为谷王,让其统领上谷郡地和“长城九镇之一宣府镇”。两年后,朱橞就藩宣府,一边兴建谷王府(皇城),一边搞戍边建设。他积极贯彻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治国方略,构筑长城,戍边御敌,做出贡献。
建文元年(1399)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举兵南下,直逼南京。谷王朱橞应建文帝诏,带兵三千,通过海路赴京师勤王。两年后,朱棣渡过长江,兵临金川门,朱橞见朱允炆大势已去,随即和李景隆开金川门请降。朱棣继位后,朱橞拥立有功,改封相对富庶的长沙。
此后,朱橞恃功自傲,越发骄横,并且暗中交通宦官,大肆招兵买马,联合蜀王朱椿意图谋反。不成想,朱椿不从,并规劝他上书请罪,朱橞不听,执意而为。朱椿随后上书给朱棣,接发朱橞谋反,朱棣却不相信。不久,护卫都督佥事张兴见朱橞不法,害怕祸及自己,一连两次上书朝廷_揭露朱橞反状。朱棣最终相信朱橞谋反,随即废朱橞为庶人,囚禁朱橞及其两个儿子,尽杀其属官。宣德三年(1428年)朱橞在狱中去世,享年49岁。因此,他也成为了明朝唯一的一位谷王。
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谷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三月就籓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宣府,上谷郡地,故称谷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遗诏长孙朱允炆继皇帝位,立国号建文,致辞使诸王不服,叔侄矛盾突出,宫廷内讧加剧。建文元年(1399),以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为首,举兵靖难,直逼南京。谷王朱橞应建文帝诏,带兵三千赴京师护卫金川门。
建文四年(1402),朱棣带燕兵渡江计伐至金川门外。朱橞见大势已去,开门南城,迎王纳降。明成祖即位后,念朱橞献城有功,改封长沙。赐乐七奏,卫士300,加赠岁 2000石。
二月,朱橞愈加骄横霸道。忠诚伯茹瑺过长沙未拜谒朱橞,朱橞报告明成祖,茹瑺得罪死。长史虞廷纲状告朱橞“夺民田,侵公税,杀无辜”而被杀。更为甚者,朱橞大肆招兵买马,造战舰***器械,习兵法战阵。日与都指挥张成及宦官吴智、刘信筹谋,呼张成“师尚父”,吴智、刘信“国老令公”。谋于元夕献灯,选壮士教之音乐,同入禁中,伺隙为变。又妄图勾引蜀王朱椿,结盟造反。被蜀王责备,不听。蜀王子崇宁王朱悦燇获罪,逃往朱橞的驻地。朱橞因此欺骗大家说:“往年我开金川门放出建文帝,今在邸中。我将为申大义,事发有日矣。”蜀王闻之,上奏谷王叛乱。
当初,护卫都督佥事张兴见朱橞不法,害怕祸及自己,借奏事北京,上表其状,明成祖不信。张兴过南京,再次上奏太子,且曰:“乞他日无连坐。”至是,帝叹曰:“朕待橞厚,张兴常为朕言,不忍信,今果然。”立命中官持敕谕朱橞归朱悦燇于蜀,且召朱橞入朝。朱橞至,帝示以蜀王章,伏地请死。诸大臣廷劾橞曰:“周戮管、蔡,汉辟濞、长,皆大义灭亲,陛下纵念橞,奈天下何?”帝曰:“橞,朕弟,朕且令诸兄弟议。”
永乐十五年(1417)正月,周王朱橚、楚王朱桢、蜀王朱椿等各上议:“朱橞违祖训,谋不轨,踪迹甚著,大逆不道,诛无赦。”帝曰:“诸王群臣奉大义,国法固尔,吾宁生橞?”于是朱橞及二子皆废为庶人,官属多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