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地名江陵,一般是指现在的哪一个地方?
江陵,又名荆州城,今为荆州市和荆州区人民***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江陵的城市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
1.
是指泛江陵地区,其范围为***陵县,相当于今荆州市市辖区加上新江陵县这一片地区。
2.
是指今荆州市荆州区,这里是两千多年江陵县城及其中心所在,从秦置江陵县以来至1994年前作为城市概念的“江陵”就是指代的这一地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江陵”就是指的现荆州区。
3.
是指今荆州市江陵县,原先为荆州市江陵区,后撤区设县,辖境仅为原江陵县不到二分之
古代有同性恋吗?
如今这个开放的时代,同性恋已经被人们所知,男与男之间同性恋叫gay,女与女之间的同性恋叫les。那么古代有没有同性恋呢?都有哪些称呼呢?
其实古代也有几个开放王朝,而关于这种爱好的要说西汉了,西汉有几位皇帝都有“男宠”。如汉文帝的男宠邓通,汉宣帝与张彭祖,其中汉哀帝与董贤最出名。
刘彻与韩嫣
刘彻宠幸的兄弟俩是韩嫣、韩说。刘彻早在当胶东王时,就与时任伴读的韩嫣相亲相爱,几乎是形影相随。后来,当上太子,关系更加亲昵。韩嫣很帅,是个典型的“小白脸”,善于骑射,还“善佞”。刘彻即皇位后,韩嫣更受宠爱,不仅与武帝同吃同睡,其仪仗俨然是皇帝驾,还准自由出入宫禁。后来终因***后宫被太后赐死。
断袖之癖
西汉时汉哀帝对宠臣董贤有着特殊的感情,就认为董贤长得美,让董贤与自己同起同坐,同睡在龙榻上。有一天哀帝早晨醒来,见董贤还睡着,哀帝准备拿衣服过来穿,可是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不能取出,却又不忍惊动董贤。情急之下,哀帝竟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待董贤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了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对哀帝好,须臾不离帝侧。后人将同性恋雅称为“断袖之癖”
龙阳之兴
《战国策·魏策》中记载魏王与龙阳君的一段爱恋故事。有一天,魏王和龙阳君同坐在一条船上钓鱼,龙阳君钓到了十几条鱼后突然哭了起来,魏王惊讶的问其缘故,龙阳君说刚开始钓得一条鱼非常高兴,后来钓得越来越大,便将小鱼丢弃。由此联想到自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害怕魏王宠爱其他的美人,必将抛弃自己,所以流泪。魏王为了不让龙阳君伤心忧虑,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其爱龙阳君。因此后来又把同性恋称为“龙阳之好”,或“龙阳之兴”。
分桃之情
《韩非子·说难》中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卫灵公与弥子瑕之间著名的“分桃”典故。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他在卫灵公身边为臣,很讨君王的喜欢。有一次,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桃园游玩,当时园内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硕果。他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个吃剩的一半的桃子给了国君,与他同享。卫灵公毫不在意这是弥子瑕吃剩的桃子,说:“还是子瑕对寡人好!忘记了他已经吃过了这个桃子,来给我吃。”
凤凰凤凰
太和五年(370年),苻坚灭前燕,慕容冲的姐姐清河公主,十四岁,有美色,苻坚便纳她为妃,在后宫中最受宠爱。慕容冲十二岁,亦有龙阳一样的姿貌,苻坚又宠幸他。姐弟独占宠爱,其他的宫女全都失宠。长安儿歌唱道:“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人们都担心成为祸乱。
王猛恳切劝谏,苻坚就把慕容冲送出宫。长安又有民谣说:“凤凰凤凰停在阿房。”苻坚认为凤凰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子的子实不吃,就在阿房城种植梧桐、竹子数十万株等待凤凰。慕容冲的小名叫凤皇,到慕容冲占据阿房城之时,终于成为了苻坚的祸害。
可见同性恋是自古有之。
你好,当然有,只不过当时不叫同性恋,不同时代称呼不同:
余桃
“余桃”意思就是没吃完的桃子。韩非子《说难篇》中有记载。
《说难篇》说:“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卫君宠爱弥子瑕,弥子瑕将吃剩下的桃子给他吃,他说“爱我哉”。从此余桃就成了“同***”的代称。
安陵
《战国策 楚策》记载,楚共王有个非常宠爱的男宠,有人对他说:“现在君王只不过是爱你的容貌,等你容颜衰退之时,君王就不爱你了,不如现在就对君王说你愿意生死相随,以求他的长久宠爱。”谁知一晃几年过去了,他还没与楚共王说起。有一次,他随共王一起打猎,共王感叹道:“现在我如此快乐,等我死了,谁还能和我分享这快乐呢!”他听了共王的话,赶紧跪下说:“我愿意在黄泉路上一直侍候您!”共王一听,高兴、感动非常,就封他做了“安陵君”,意思是死后也能让我心安的人。从此“安陵”便有了同性恋的意思。
断袖
《汉书 佞幸传》记载,汉哀帝时期有个叫董贤的太子舍人,一日,哀帝下朝回宫,在不经意地一瞥之间看见了董贤,忽然发现董贤俊俏过人,从此便对董贤另眼相看,宠爱非常,以至于到了“出则参乘,入御左右”,甚至常常大白天同塌而眠的地步。有一次,二人大白天里一块睡觉,哀帝想起来,发现董贤还没醒,而自己的衣服却压在董贤的身体下面。哀帝为了不吵醒董贤,只好把自己的衣袖割断。由此便有了“断袖”指代同性恋只说。
龙阳
《战国策 魏策》。龙阳君是魏王的男宠,很受魏王喜爱。一次,二人钓鱼,龙阳君到了很多鱼,却哭了起来。魏王不解,问他原因,龙阳君说:“我钓到一条鱼之后,满心欢喜,可是等我钓到更大的,就会把先前的丢弃在水中,现在我虽得您宠爱,可是等有人给你推荐了更美丽的人之后,我恐怕就会像被我丢弃的鱼一样,遭到您的遗弃。”魏王听了,很受感动,下令谁敢给他推荐美人,就诛其满门。龙阳指同性恋就是这么来的。
契若金兰
《易 系辞上》上面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通嗅)如兰。”意思是说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之好,形若一人。然而在民间俚俗之语中也有暗指女同性恋的意思。
同性恋,这个词在当今的社会极为隐晦,毕竟国人对于这类情感还是不太能接受,在欧洲一些国家还好一点。可是在古代就相反了,同性恋在中国古代那可是相当普遍的,而且人们还不排斥,反而很认同。但是古代的西方就不一样了,同性恋在古代西方是被视作异端的,是要被判***的。两者的对比,可谓让人唏嘘。那今天小喵就和大家来看一下古代的那些同性恋。
同性恋,在中国古代那可是很流行的,不仅有男的还有女的,而且叫法都可文艺了。
断袖,分桃,龙阳等等,第一眼看到这些词汇,你能将它们和同性恋联系起来吗?
古代的同性恋最开始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尤其是君王将相,而这么多朝代里面,最盛行的就是汉朝,汉朝自高祖刘邦开始几乎每一个皇帝都养有男伴,可谓奇特。接下来,那我们就先说一个汉朝的同性恋故事吧。
- 为了男伴甘愿断袖的汉哀帝,甚至想要禅位给男伴
断袖之癖,作为同性恋的代名词之一,仿佛有着浪漫气息,它却是两个男人间的爱情描述。董贤,原是汉哀帝身边跑腿的一个舍人,却因为长相俊美而被哀帝喜欢,整日相伴左右,据《汉书·董贤传》记载:“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籍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这要是个现代偶像剧里,肯定是甜苏的桥段,可惜呀,这是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为了不打扰臣子睡觉,自断袖子,这居然就是一国之君,可谓是荒唐了。
断袖之癖
- 好吃的东西要分享,两个相好的男人就是要分吃一个桃
现代社会里,如果有个同性别的人把自己啃了一半的桃子分给你吃,你吃不?要是小喵我,直接甩他脸上,可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个男人,不仅吃别人吃过的桃子,还吃的很开心,这个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卫灵公。卫灵公手下的弥子瑕,长相俊美,两个人就互相看对眼了,很是亲密。据《韩非子·说难》记载:“异月,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味以啖寡人’。”弥子瑕吃了桃子觉得好吃就随手给了卫灵公,卫灵公不仅不生气,还很开心,真的是让人无语。
分桃之情
- 一次钓鱼引起的全国禁谈美女,却是为了个男人
战国时期,魏王携自己的男伴龙阳君出去钓鱼,龙阳君钓到很多鱼,可是到最后却哭了。魏王就奇怪了问他为什么哭,龙阳君就说了:“这天下的美女就像水里的鱼,很多,陛下现在喜欢我,哪天就会厌恶我而选择其他女子了。”魏王一听连忙解释,第二天下诏全国不许谈论美女。估计那时候的美女都很郁闷,毕竟输给了一个男人,哎。
龙阳之兴
别以为古代的同性恋只是在男生里发生,女生也有,甚至儿童也没有逃脱,可谓唏嘘。
除了男生有同性恋的习惯,在古代,女子也有同性恋,一般是发生在特殊女性群体里面,比如宫女。
大家都知道皇帝后宫三千,可是没有那个皇帝能够每一个女子都宠幸的到,而且那些宫女一旦入宫基本要到了年纪才能放出宫,而这过程中有羞羞的需求怎么办?那自然是找宫女或者太监,找宫女的癖好叫磨镜,这个不是能告诉你天下谁漂亮的那个魔镜,而是形容两个女子亲近时候动作类似,好像放了一面镜子的意思。至于找太监的,那叫对食。
女同
除了这些,古代上层还有娈童癖,而且这些基本都是男童。此种风气最先开始于帝王将相,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向士族阶层蔓延,到了宋朝时期,更是有男***出现了,可见古人真的会玩。
结语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着隐晦的文化,同性恋近年来随着世人思想逐渐开放,已经有部分人开始慢慢接受。但是让人想不到的却是,在封建礼法森严的古代,居然能普遍接受同性恋的存在,并以此为乐,可谓是有趣。
在古代同性恋这个词不存在,但是同性恋是存在的。古代称之为断袖,各位断袖?这个词出自于西汉。
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名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哀帝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他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三国姓秦的主角?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原名秦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 其父秦邵为曹操募兵时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为养子。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参与虎豹骑。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并参与汉中之战。曹丕袭封魏王后,拜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期间表现突出。于黄初二年(221年),督众将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黄初三年(222年),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将孙盛。回师后,转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 曹丕病重时,曹真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将军,进爵邵陵侯。太和二年(228年),曹真率军抵御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太和四年(230年),代曹休为大司马。次年因病去世,谥号“元侯”。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太祖庙庭。
江陵指的是哪座城市?
江陵指的是荆州这个湖北省辖地级市。全市共辖2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下辖地区是沙市区、荆州区、公安、监利、江陵、石首、洪湖、松滋等。
古代的江陵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江陵的城市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
古今之别
由于1994年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导致行政区划的变更,江陵县一分为三,西部以原县城为中心的主体成立了荆沙市荆州区(后改名为荆州市荆州区),中部部分乡镇并入到原沙市市成立了荆沙市沙市区(后改名为荆州市沙市区),东部部分以郝穴镇为中心成立荆沙市江陵区(后改名为荆州市江陵区,98年撤区设县,成立新江陵县)。于是江陵一词具有了古今两种不同的含义:
1 是指泛江陵地区,其范围为***陵县,相当于今荆州市市辖区加上新江陵县这一片地区。
2 是指今荆州市荆州区,这里是两千多年江陵县城及其中心所在,从秦置江陵县以来至1994年前作为城市概念的“江陵”就是指代的这一地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江陵”就是指的现荆州区
3 是指今荆州市江陵县,原先为荆州市江陵区,后撤区设县,辖境仅为原江陵县不到二分之一。县治郝穴镇。
注:因为目前大多数人不太了解94年至98年间的这次行***更,故常将江陵一词张冠李戴。或以为现荆州区就是荆州市江陵区,或以为古江陵就是现江陵县。这一现象也引起本地不少有识之士的注意,发起为江陵正名的呼声。其主要观点是将荆州市荆州区正名为江陵区,江陵县更名为荆江县或重新并入市区,以还历史之清白。
在关羽失掉荆州后蜀汉的正确操作是什么?
沉下心来,总结经验,厉兵秣马,等待机会。刘备伐吴绝对是下下策,且不说输了会如何,即使胜了刘备的力量也会有所损耗。后来的夷陵之战证明刘备的伐吴是错误的,此时的刘备不应该妄动,而是应该积极的准备,好好经营益州,等待机会在做行动。
关羽败亡后,刘备被人兵不血刃夺走甲兵至少3万人以上,俘获的3万魏军及器械辎重尽为孙权所得,荆州水军几乎全灭。
实际上由于益州没有水战需要,即使有部分荆州水军随刘备入川,其中大部分战船也应该在益阳对峙时出川然后留在了荆州。
又因为关羽败亡,上庸孤立无援被魏军轻易拔除。后来孟达起事,蜀军为魏兴太守申仪阻拦,根本无法接近上庸。从汉中顺江而下进入襄阳的路线等于被魏军彻底切断。
一句话总结,荆州事变里刘备亏的尿裤子。孙权斩杀关羽父子传首许昌,则相当于解开刘备潮透的裤衩给曹操观瞻。求问刘备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本来,魏强,而吴蜀弱。现在两弱相争,强者得利,游戏走到这一步其实就已经是死局。不要说坐山观虎斗的曹丕,就是孙权新得的这六万人就够刘备喝一壶。
刘备东征最理想情况不过是攻克南郡,吴军退往洞庭湖、武昌仍然可以继续阻击,孙权凭借水军优势在长江流域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曹丕进可以背刺刘备偷袭荆州,退可以罩着孙权继续做大魏吴王,等刘备在荆州陪孙权玩完,黄花菜都凉了。
历史上孙权迟钝到刘备进军秭归后才开始集结部队,这其实已经接近于最好情况,刘备军得以顺利冲出三峡。如果接下来蜀军主力屯秭归,由黄权督前军和陆逊对峙,然后蚕食武陵,这就是当时的最优解。最终占领宜都,主力进驻,展开兵力包围江陵。
在理智的情况下,刘备最优策略就是占领武陵、南郡,然后主力按兵不动,在当阳建立防线防备魏军,前军进入荆南和吴军打山地战。
再之后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正确的操作伐吴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失利,遭到盟友孙权的背叛,后背受敌,正面曹军的猛攻下,关羽全线崩溃。
仅带有百骑突围,跑到了麦城,随后被追击的吴军围剿,关羽被生擒,最后被斩杀于临沮。
关羽死后两年,也就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随后以复仇的名义,攻打孙权,然而却失利被陆逊用火攻计击败,损失惨重,蜀汉也由盛转衰。而刘备不久后因为军事上的失败气急攻心,病逝。
有人说,刘备就不应该伐吴,应该联合孙权一起攻打曹操,然后再掉头攻打东吴。
非也,非也。
其实关羽失掉荆州后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伐吴。
1.夺取荆州
荆州是“隆中对”的核心,有了荆州,刘备才能有夺取天下的机会,所以荆州是刘备必须取的。
2.大趋势
刘备复仇并不是刘备愿意的,而是大趋势所致,张飞肯定是要复仇的,如果让张飞一个人复仇,那结果只能是失败,而且损兵折将,关羽是刘备的兄弟,古代讲的就是一个义字,所以刘备如果不去复仇,会对部下产生不好的影响,你连自己兄弟的仇都不敢报,跟着你有啥意义吗?
3.已经失去伐曹主动权
刘备其实已经准备伐曹的,从曹操哪里夺取了上庸郡,即便失去了荆州,伐曹还是有希望的,结果荆州不但丢了,上庸也丢了,伐曹的主动权已经丢了,再强行伐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而且没有了荆州,伐曹之路很艰难,加上山形陡峭,这就是后面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总是失败。
所以刘备唯一的选择就是伐吴,取得荆州,作为夺取天下的主动权。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的据荆州、占益州是刘备集团的既定国策,在斩杀夏侯渊、占领汉中之后,可以说这个国策基本实现了!
下一步就该北伐中原了
但危险也在悄悄逼近: 与东吴孙权的联盟岌岌可危。
而东联孙权也是“隆中对”定下的国策之一。
刘备诸葛亮应该也意识到孙刘联盟有可能破裂,故而主动示好,以湘水为界,归还东吴三郡。
但荆州仍然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荆州对于东吴而言,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荆州和东吴共有天险长江,并且地处上游,随时可以顺流而下直捣东吴腹地。谁占有荆州,谁就是东吴最大的敌人!
陆逊对孙权这样说过荆州:“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东吴四代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前赴后继,念兹在兹,对荆州志在必得,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诸葛亮的据有荆州同时结盟孙权的国策,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么据有荆州而与孙权为敌,要么与孙权结盟而放弃荆州,二选一,没有其他选项!
再来看看刘备占汉中之后全盛时期的形势。
刘备的兵力分成三部分:
魏延镇守汉中为一部约2、3万人,张飞驻阆中与驻成都的刘备赵云为一部约5、6万人,关羽驻荆州为一部约4万人。
山水阻隔,大巴山、巫山险峻,关羽4万荆州军虽是精锐,却孤悬在外,同时面对吴军水军全部、步军大部,曹军曹仁部、于禁部、徐晃部。
可以肯定地说,刘备诸葛亮率主力入川后,关羽和荆州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那么,刘备集团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
曾经有两个人给刘备献过策!
第一个是谋主***,时间是战汉中时: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说,占领汉中,广积粮食,寻找机会,最佳消灭敌人,尊奖王室;其次蚕食雍州凉州,拓展领土;最不济也可以固守要地,持久抗敌。***的目标是雍州、凉州。
第二个人是赵云,时间是夷陵之战前: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赵云认为,不应该伐吴!而应该顺应民心,早日打下关中,然后顺流而下讨伐曹魏!
赵子龙不愧是五虎上将,武力值雄霸天下,战略眼光也不输诸葛!
我们再比较一下荆州和关中的战略位置。
诸葛亮是这么说荆州的: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通衢之地,四战之国!天下大乱之时,进攻任何一个地方都方便,但是任何一个地方也都可以攻过来。在附近有其他***存在的时候,是不适合做进攻基地的。
历史上有没有人以荆州为基地北伐的呢?
还真有!
关羽失荆州之后一百多年,东晋恒温北伐,三次北伐有两次是从荆州出发的!
但是别忘了,当时的东晋,可是占有淮河-秦岭以南整个南中国的。恒温无后顾之忧。并且,当时的北中国是分裂的,前秦,前燕。
即使这样,恒温三次北伐,只有第二次短暂攻占洛阳勉强可以算成功,其他两次都是大败而归!
再来看看***口中的雍、凉,赵云口中的关中。
这个实际上不用我再多说,历代历史多有论述,在这只引用一篇,东汉班固《西都赋》: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华实之毛,则***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
总之一句话,关中平原群山环绕,众关拱卫,泾渭滋养,沃土千里,绝对是进退有度的立国之本。
秦王扫***,靠的是关中。
刘邦楚汉大战,与项羽争天下,靠的是关中。
以及后来的隋唐统一战争,靠的也还是关中!
关中之利,自不必说!
刘备应该以举国之力,取关中!
问题的关键是,刘备集团能打下关中吗?
应该说,曹操对于关中是极度重视的。
公元214年渭南之战,曹操打败“锦马超”占领关中西凉之后,留下的第一位镇守将领是夏侯渊,这可是曹魏亲族,百战老将,很厉害的人物。
明末历史学家顾祖禹曾言:
终魏之世,关陇有事,必举国以争之。故以武侯、姜维之才智,而不获一逞也。
不过,曹丕废汉自立之后,镇守关中派的是夏侯楙!这可是不小的疏误!《三国志》:
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曹丕派一个“性无武略”的人去镇守关中,这对刘备来说绝对是个机会!
取关中,与夺益州不同。
刘备之前夺益州,***取的是“缓缓图之,步步为营”,但是取关中,必须是雷霆一击!要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一举拿下。
其实刘备有个先例可学,在他之前四百多年,他的老祖宗刘邦就是从汉中出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斩杀项羽所封关中三王,项羽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锁在函谷关外!
甚至于,刘备奇袭关中的主将都是现成的: 赵云赵子龙,胆大心细,敢于冒险,可为主将;魏延魏文长,兵行诡道,善出奇谋,可为副将。
这样的安排应该是有很大胜算的!
如此,则汉室复兴有望,天下幸甚。
总结,占领汉中之后,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荆州已成鸡肋,应该主动放弃。即使关羽失荆州被杀,也不应该举国伐吴。结好孙权令其袭扰曹魏,处心积虑袭占关中,依靠关中争夺天下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