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美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故乡!你有同感吗?
这个问题只能赞同一半吧。
我赞同心中最美的地方是故乡,不过是儿时的故乡。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对人世所有的美好印象都在那里。
儿时的故乡有我可以撒娇的爸爸妈妈,有我眷恋的小伙伴,有我新奇和熟悉的一草一木。时隔多年再回故乡已经是物非人非了。村前那个清澈的小河也干涸了,变成了垃圾场,原来的绿瓦青砖变成了一排排的钢筋水泥楼房。村里的小学变得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在这里上小学了了。没有人去挖野菜了,因为地里都打了农药。
所以心中最美的地方只是儿时生活过的故乡了,现在的故乡只留下失落和满目疮痍了。
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无论是贫瘠,还是富饶,都将是心中,最忘不了的温情……
因为你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
童年的趣事,青春的萌动,中年的豁达,暮年的回望。像一个个黑白照片,分明鲜活的记忆,怎么都按捺不住……
故乡的美是朴素的 ,有着泥土的芬芳,乡野的气息。她的美蕴含着沉静,远离了浮躁,安静的与世无争。
不知为什么?只要双脚踩在.故乡的泥土上,一颗心,仿佛流浪的孩子,重归母亲的怀抱,身体和灵魂,都有了安顿之所……
如果,有一天倦了,累了,最想去的地方,仍然是故乡,那山,那水,那紫色的马莲花,那离开和活着的人们,竟是我心中挚爱的珍宝……
故乡,是否还记得我?是否能够理解我″近乡情更怯"的不安 ,是否理解我″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慌乱心情……
故乡,故乡……
临海雪莲----冰凌花
阔别一年,再次回到了我久违的故乡,也兴奋的热心沸腾,也酸楚的凄然泪下,因为我总也割舍不下的故乡让我留恋的东西越来越少!在这里我割舍不了的不仅是我的亲人,更有伴我成长的那片原始森林!那里一年四季都是我玩耍的好去处,那冬季的林海雪原及春季到秋季的每一节气生长的花花草草都已经深深印入我的脑海。
要说这林中最让我偏爱的野花还要数冰凌花了,它是野花中的极品,每年可以顶着冰雪怒放,不要绿叶和小草的衬托,幽幽一缕清香独占鳌头,全然不顾北方春季气候的恶劣。
此次回来正赶上连日的阴雨,再者冰凌花开放的季节也有点儿过了,可我还是按捺不住想要见它的心情,就像一个相距咫尺的老朋友不能相见的急切,顾不上小路的泥泞飞奔而去。
走进森林,踩到软绵绵的枯树叶,像踩到了海绵,土壤湿润得可以浸出水来,太***了,进来第一眼就看到了我朝思暮想的花朵,它对着我灿烂的笑,我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听别人说这片森林已经出卖了,也许很快这里就会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了。我真的害怕有人们会遗忘这种美丽、神奇、将要灭绝的植物。
冰凌花也有人叫它冰里花、冰凉花、冰郎花,这都是在说,它是在冰天雪地里”最早开放的草本花朵,享有“林海雪莲”之美称。说什么腊梅映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岂不知腊梅零下15度会被冻死,它不能生长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只能在花红柳绿的长江流域盛开。而冰凌花花开的时间,正是冬末春初冰雪尚未消融,“乍寒乍暖浑莫拟,欲试罗衣犹未”的寒冷时节,在还没有其它植物萌生时,用它柔弱的身躯,钻透铁板一样的冻土,一花傲然独放。它那金闪闪的花朵如金子般悠然展开,打破了隆冬留给人们的沉寂,是多么的难得可贵。
冰凌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冰凌花那金闪闪的笑和永远追随阳光的头颅使它成为我心中的偶像,那不畏凌霜恶雪的性格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要走了,我爱的百树林,尽管非常不舍,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停留了。我希望下次的下次还会看到年轻的你,还会看到那芬芳的花草,那是你最好的迎接我的方式。
再遥望你一眼!
再遥望你一眼!
谢谢悟空邀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美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故乡,有同感?答案是绝对有的!故乡是童年生长的地方,人们都会把最美好的东西留在童年的回忆里,高山流水,绿草青青。仿佛间那条大水牛正在田野间吃草,但大水牛很懂事,手拉着牵牛绳带着它走在田埂上,慢慢的吃起草来,但很听话不会偷吃种的庄稼。天上白云飘飘,凉风阵阵,只怕水牛吃不饱叫它快快吃。晚上望天空***闪烁,晴空万里,繁星点点,坐在门口的石级台阶上,举头望明月,数着星星,听大人说,有北斗星,有牛郎织女星,有梨头星,七仙女星……,数阿数,怎么都不愿意回里屋睡觉,迷茫中带着好奇心,有朝一日要出去看一看,自从离开家乡以后,无论你在外面生活无忧,住在繁华的大都市,始终还是难忘的思乡情结!总是记挂着家乡的山泉水,清新的空气,家乡的酒特别的香醇,让人醉难舍的乡愁!在外已经找不出这种感觉。最甜家乡水,最美故乡情。
谢悟空之邀😊:故乡是我永远的记忆,思起甘之若饴:炎炎夏天,毒辣辣的太阳当头,和小伙伴在麦地里抓鹌鹑,树林抓喜鹊,塘里捉青蛙,沟里捞泥鳅……,多少个黄昏,山坡上***摘山丁子,觅野葡萄……,童年的记忆,一生想往。
故乡虽美,只是童年的记忆了,因为家乡变化太快,以前到处是小树林,走七八里路去邻村看个电影,走夜路都害怕,生怕出来个马虎,灯笼皮子什么的,进了小树林,又怕被挡挡住。儿时的宽阔的河里,泥巴狗子,花翅,鲫鱼,鲇鱼捉着可好玩了,夏天在河里光着腚洗澡可爽了,说不定还能捡个大鸭蛋。现在除了黄土地和庄稼,就是臭水沟,你找不到半点印象了。再说现在的人也变得势力了,没有了以前互帮互助精神,也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海边倒是比以前干净整洁了,山里种地不值钱,流转出去,很多又跑路了,剩下些老头老太太们也干不了,土地基本要荒废了。
成都牛蛙炒鱼片的做法?
主料:250克黄鳝2条、重约250克牛蛙2只
配料:菜籽油100克、姜、蒜片各50克、花椒20克,红尖椒圈20克、怀化泡椒酱500克、高汤750克、山楂片30克、酱油、生抽、盐、味精
做法步骤:
1、鳝鱼去掉内脏和中骨,不必冲水,带血切片,入七成热油快速拉油1分钟;
2、牛蛙去皮,切块备用;
3、调汤:锅底留菜籽油100克,下姜、蒜片、花椒爆香;下红尖椒圈、怀化泡椒酱炒匀出香,倒入高汤烧沸;
4、放入山楂片、少许酱油、生抽、盐、味精煮至山楂片融化搅匀,关火打渣备用;调汤时加入山楂片,使得汤中融入水果的香气,酸甜味持久,不易随着加热而挥发;
5、烧制:锅入熟菜籽油烧热,放入生姜、蒜子炸香,放入牛蛙、鳝鱼片中火炒匀,待牛蛙肉质缩紧,变成蒜瓣状,倒入调好的红汤,小火煨15分钟,起锅前烹入陈醋即成
青花椒底料加油炒香、加入大葱段、然后去皮牛蛙🐸倒入
炒制牛蛙变色
加入配菜、金针菇、百叶、鹌鹑蛋、魔芋粉丝
加入清水烧至水沸腾
烫入腌制好的鱼片(鱼片用生粉、盐、白酒腌制半天、烫入之前清洗干净)、撒上葱花
鱼片嫩而不散、空气里面弥漫着青花椒的香味
1. 牛蛙肉切成大块,加入葱姜蒜和料酒腌制10分钟。
2. 鱼也切成大块,加入盐、生抽、糖腌制10分钟。
3. 把鸡蛋打散,加入生粉制成面糊。
4. 把腌制好的牛蛙肉和鱼块分别蘸上面糊。
5. 热锅加油,将面糊裹着的牛蛙肉和鱼块放入煎至金***。
6. 把红椒和青椒切成丝。
7. 热锅加油,放入葱姜蒜爆香,加入红椒和青椒翻炒。
8. 最后将炸好的牛蛙肉和鱼块装盘,淋上炒好的红椒和青椒即可。
古代官名顺序?
秦汉时期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丞相管理中央的行政,太尉掌管军权,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工作。三公下增加九卿分别是奉常,郎中令,宗正,太仆,庭尉,典客,少府,治栗内使,卫尉。
地方上设立州郡县,州设刺史,别驾等,郡设太守,都尉,功曹等,县设县令等。
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正五品上-正五品下-从五品上-从五品下-正六品上-正六品下-从六品上-从六品下-正七品上-正七品下-从七品上-从七品下-正八品上-正八品下-从八品上-从八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上-从九品下-流外等。
古代官职分级较多,下面每种官职举一到两个例子:
正一品:太师、太尉。
从一品:太子太师、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大行台尚书令、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太子少师、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吏部尚书、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御史大夫、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中书侍郎、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尚书右丞、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御史中丞、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宁远将军。
从五品上:太子洗马、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太史令、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中州司马、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下州司马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少府/将作/国子监丞、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中县令、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上府别将/司史、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尚书都事、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翊麾副尉。
正八品上:监察御史、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左右拾遗、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中下县丞、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下县丞、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内侍省主事、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
流外三等:御史台书令史。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
流外六等:太医署药园师。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
古代官位等级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至隋代演变并确立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80、90后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我是90后,而且还是94年的,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大西北在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大西北的过年其实从腊月十五以后也就开始了,首先是村庄里家家户户都开始把养了一年的猪给杀了过年,这时候村子里面的人都会去杀猪的那家帮忙宰猪和收拾肉,等收拾完之后主家会招呼大家吃一顿猪肉炖粉条。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这时候家家户户会行动起来扫房,收拾屋子,理头发。
完了就是祭灶,用的是那种灶糖,说是为了把灶王爷的嘴给黏住叫他说不了坏话之类的。
从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三十,就是去赶集,去集上购买各种过年的物品,给小孩置办新衣服,买炮仗之类的,最后则是腊月三十,一清早起来就是写对联,完了把写的对联贴到门上,这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准备蒸包子蒸馒头蒸花卷以及炸油条了炸油饼了,不一会儿就到傍晚了,然后父亲会带着我们去奶奶家,和本家的几位叔叔和哥哥去上坟,要把逝去的亲人接回来过年,然后整个宗族会出动去上坟,由最年长的人带领大家,完了之后就是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守夜放炮仗,到大年初一就是去给老先人和土地神烧香,完了拜年
大年三天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来你家串门,这时候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也算是完全歇息下来了,小孩子们做错事情了也不会去打骂,年过完之后,村子里就开始耍社火,一直刷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正月十五之后各村也就开始准备唱戏了,对于西北地区所谓的唱戏就是秦腔,一般唱三天左右,到唱戏结束真正的年也就算过完了,大家这时候就已经准备一年的辛勤劳作了。 你们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呢,欢迎大家在底下置评。
我是八零后,家是鲁西一个小农村,小时候过年就从二十三开始吧,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吃大糖(就是很黏牙的芝麻糖)过了二十三家里就开始忙活了,蒸花糕,炸丸子,包包子,饺子,贴春联,反正过年饺子要吃到过了大年初五,,我这样小时候就盼着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玩炮仗,呲花,摔炮什么的小玩意。小小炮仗玩出花样来,炮仗拿在手里点着往外扔看谁扔的远,两三个炮仗把引信弄在一起,点着往外扔…………反正我本人被炮仗把手炸黑不是一次两次😂😂😂
年三十要去祖坟把他们请家里来(怪吓人)然后包饺子,吃年夜饭,大年初一要起五更,去给街坊长辈磕头拜年(现在也还磕头)差不多天亮就拜完年了。然后和叔伯兄弟们一起玩,有一年一块去河上溜冰,摔的我爬不起来😂😂😂初二以后就开始走亲戚,各种领压岁钱,虽然不多就几块钱,反正当时挺开心的…
本人94年出生,老家湖南怀化沅陵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庄,离县城一百多公里,可想而知当时过年对于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和期待。
每到过年前一个月的样子,父母就会从温州赶回家过年,因为一整年没见到他们,我和哥哥都会去村子旁边的公路上去等他们,心里想着新衣服和好吃的糖果。也如我们所愿,爸爸妈妈每次回家都是我们换新衣服的季节。
在农村过年当然少不了赶集买年货咯,这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一天,我们会跟着大人走十几二十公里的山路去集镇,这一天不管我们需要什么大人总会依着我们。赶集是愉快的,大人们有说有笑的商量着买哪些东西,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吃的或者玩的。虽说是过年但卖东西也是有限,一个大人每次赶集也只能挑一百斤左右的东西,我记得爷爷因为我们喜欢吃橘子,一个人挑了一百多斤一步一步走回家。
买好年货也就差不多大年三十了,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家里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烧水洗菜,炖猪脚,切腊肉,去地里弄小菜回家。(全程我们小孩子都在身边,基本)
大年三十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们吃的很少,都基本在看电视,然后等着红包之类的,对于有钱人来说这样的年过得太普通,但是对山里的孩子来说真的很幸福了。
我童年不是很快乐,所以不合群,写的东西也只一种表达方式,不代表所有那里的孩子。
小时候我们过年,好像比现在有年味:
1.几乎每家都自己制作美食,炸麻花,做炒米,麻球,打糍粑,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帮忙,其乐无穷。现在的人家,都是在超市买,即使农村也很少有人做了,是不是年味淡了。
2.小时候人们的物质没有现在丰富,但是人们的来我密切,就是乡亲也会互相拜年。现在的农村,基本上只有亲戚才拜年,乡亲基本不拜年了,所谓人情味变淡了。
3.我们小时候最有意思的是,在河边放野火。过年刚好冬天,河边的野草我们一把接一把的放,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孩子们都比较开心。
我是89年的,坐标江苏北部。现在都城市化了,年味越来越淡,和小时候过年的差太远了。小时候过年是盼了好久好久,期待的事情也好多好多讲不完,我就挑最期待的三件事讲讲。
第一就是新衣服,在我们老家有风俗就是大年初一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要穿新衣服。那个时候过年前几天每天都要去衣柜里拿出来看两眼,就希望大年初一早点到穿上新衣服和小伙伴们臭美去。现在长大了新衣新鞋想穿就穿,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了。
第二就是除夕和爸爸爷爷去祭土地老爷,晚上一起放烟花炮竹。记得那时候虽然很冷,但是每次都玩的汗淋淋的。这两项现在也没有了,小城市允许放炮竹,但小区里放的也越来越少了。土地老爷这些风俗也渐渐被淡忘了。城市越来越大,人情也越来越淡了。
第三就是拜年了和压岁钱,我们那边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摆好果盘,花生瓜子糖果糕点什么都有。小伙伴相约一起,挎着帆布包或者商品包装袋挨家挨户拜年,因为在我们那边有集百家福的说法。回到家后还会盘点战利品,有时候拜到亲戚家还有压岁钱拿,现在想想都还是很开心。
虽然儿时已经过去许久但是仍然记忆犹新,反而近些年过年,你问我过年干了什么,真的不太记得了,应该都是刷手机刷头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