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说起南京话,大家就会脱口而出一句"阿要辣油啊"?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小时候,南京的面馆很少有放辣椒酱瓶或罐的,六八年六九年,即使新街口三六九门前,著名女纰漏阿四的鸡鸭血肠汤担子,也只提供胡椒粉,而且汤中是不加粉丝的,我们都戏称为“鸡屎鸭肠汤”。
辣油在南京大量出现,好像还是在八十年代初,大量安徽小贩带来的,而且,原来的鸡鸭血肠汤中也加入了大量粉丝,既保留了原汤的鲜香,也更有嚼头,填些肚子,而小贩们也学会用南京口音问食客:“阿要辣油啊?”毕竟当时南京喜食辣的人还不太多,至少不是重辣。
久而久之,带粉丝的鸡鸭血肠汤成了南京到处可见的街头美食,辣油也渐成了馄饨摊面摊等的必备调味品,而且来南京的吃客也越来越多了,自然就记得了小贩们那句殷切的南京话:阿要辣油啊。
南京本不爱辣油,问外地游客多了,就传作口趣了。
这是种方言遗存留下的思维定式太深刻留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其实不光南京话,全国各地都有几句让人耳闻不忘的方言短语。要不说中华民族人杰地灵,地大物博渊源流长呢?光博大精深的语言足以让人琢磨不完且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推陈出新!
哈哈哈哈,南京本地人对这句话没有新奇感,就是一句普通的问句,外地人到南京来,吃馄饨,面条时会遇到这句问话,那时候,南京本地人也不多吃辣,吃馄饨卖家问一声,有人要有人不要,很普通。南京话往往用"阿"作疑问副词放在句首,有意思的是,又用"啊"作疑问语气词放在句末,形成"阿……啊"的句式表示疑问。
这本是很普通的语言,到了七十八年,中小普遍开设英语课,后来有全社会学英语,英语"I love you"这种直率的爱和爱情的表达在社会传开,引起新奇的感觉并伴随某种敏感,而"I love you"和"阿要辣油啊"有些谐音,所以人们对"阿要辣油啊"有特别的心理反应,因而成为南京话的一个带有喜感的哏。
黄小猫臭豆腐配方?
1、湖南臭豆腐:
【做法】
先用黄豆等制成豆腐片(白豆腐),再酝酿制卤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却后加香菇、冬笋、白酒等佐料,浸泡15分钟。炸要炸透,表面炸焦,里面却是白***嫩的。淋辣椒浆吃。
原料及配方:
黄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酱油500g 卤水15kg、粗盐100g 、熟石膏300g
2、南京的臭豆腐
先用上好的黄豆制成水豆腐,然后把***的水豆腐压制成白白的豆腐干子;再把豆腐干加入到一种卤液中。此处的卤液是最有讲究的,需要用隔年留下的烂咸菜汁做成,纯绿色、纯天然,没有添加任何色素,散发出来的是很自然的臭味。把盛放的坛子封好口,再埋到地底下,数天之后取出,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干了。
3、香辣臭豆腐
【做法】
1.臭豆腐洗净,用1碗油炸至酥黄时捞出。
2.另用2大匙油炒香蒜末,再加入所有调味料烧开,放入臭豆腐和切斜段的青蒜一同烧入味。
3.小火焖煮至汤汁稍干时,盛入煲内即可食用。
原料及配方: 精制水豆腐8片,切成32小块,专用卤水2500克,酱油50克,青矾(硫酸亚铁)3克,鲜汤150克,干红椒末50克,香油25克,精盐8克,味精3克,炸用植物油1000克。
总的来说,臭豆腐做法和配方如下:
原料:
豆腐、15cm×15cm的湿棉布(最好是白色)若干、稻草若干、纸箱一个
【做法】:
1、把买回来的豆腐切成6cm×6cm×2cm的小块,每块都斜放在中间湿布包紧(不用捆)。
2、稻草去掉叶子和稻穗,只留下稻杆,洗干净,剪成20公分长的段洗净晾干备用。
3、将用布包好的豆腐一片一片整齐堆在木板上(可放在菜板上),最高可重叠三层或四层,底面积尽量大些,然后用另一块木板或石板压在上面,这时用大锅加水放在上层木板或石板上(用巨石代替也是不错的选择,反正一个字,压在上面的东西就是要“重”!),这样压着24小时内不要管它,这个过程是通过重力把豆腐里面的水全部给挤出来,而且让它结构更加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