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的特色是什么?
定西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煮土豆、烤土豆、烧土豆、炒土豆、油煎土豆、凉拌土豆片……都很好吃。
定西的陇西县被誉为“中国药都”
定西的通渭县的洋芋酸饭、洋芋箘箘很好吃,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法作品风格多样!
定西的临洮县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兰州的后花园”“貂蝉故里”,有洮河,临洮的“搅团”“散饭”很好吃。
定西的渭源县盛产药材,风景秀丽,是避暑的好地方,有渭河。
定西的岷县羊肉泡馍好吃,也盛产药材,风景特别美,气候湿润,有河流,有雪山,有大草原,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甘肃定西的特色,从何说起呢?我就说说定西的三张名片吧,相信对各位了解定西一定会有所帮助。
“中国薯都”,定西市的第一张名片。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产区之一,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产量500万吨,产值达到163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薯都”,所辖渭源县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安定区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马铃薯”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定西马铃薯”成为定西首个保护范围涵盖全市行政区域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马铃薯在定西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马铃薯现成为每天三餐中的必不可少的食品,烧洋芋、烤洋芋、煮洋芋、洋芋包子、洋芋泥、洋芋面、洋芋饼、洋芋蛋、洋芋搅团、洋芋疙瘩、青椒土豆丝、酸辣土豆丝、土豆烧牛肉、东乡土豆片、干锅土豆片、洋芋丸子等,不仅仅是美食的代名词,更是马铃薯走向主粮化的写照。
定西马铃薯为什么好吃,这主要源于定西干旱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条件。定西所产马铃薯个大、质优、口感醇香、干物质含量高,是加工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的上好原料,定西加工生产的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一直是世界食品巨头企业的主要供应源。
“中国药都”,定西市的第二张名片。定西素有“千年药乡”和“天下药仓”之称,所辖陇西县、岷县、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是全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量3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一位。除了党参、当归、黄(红)芪三大主要品种外,还有柴胡、板蓝根、金银花、黄芩、甘草等100多种常栽品种。
“西部草都”,定西市的第三张名片。说起定西,许多人概念中都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定西市抢抓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机遇,大力种树种草,生态环境已大为改善,植被恢复良好,每到夏天,漫山遍野绿意盎然。
2017年底,定西已拥有900多万亩天然草场和320万亩多年生优质牧草留床面积,基本形成了陇中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特色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全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每年种植以饲用玉米为主的一年生作物稳定增加到100万亩,年产鲜草总量达500万吨以上。
谢谢。
这个提问看似简单但不好"下手",大家可以放开眼界环绕定西城乡地带,寻找所有上上下下,左右逢源的广阔地带,究竟"甘肃定西的特色是什么"?而这个"特色"应有尽有,但对其"特色"的准确含义无法直视,难以捉摸。这里我们简便交流一下甘肃定西的乡村民俗,衣食住行"特色":
一,"衣",综观乡村农民身份的衣着打扮,尤为突出的是时尚化,兴味化,洋气质,新鲜感等等。老年人喜欢"年轻化",中年人西装革履,色彩斑斓,年轻人红绿相伴,穿戴奇特,五颜六色,"超越城市"。
二,"食",现在乡村人的饮食习惯与以往可以说讲究品味,重视营养胃口,调整五谷杂粮,注重"病从囗入",把握营养搭配。比以前想象中的城市生活更有质量。
三,"住",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乡村振兴,***搬迁,小洋楼,环保型,整体上市,风景亮丽。家庭环境舒适美观,生活用具先进省钱,谈论比阔气,享受比价值。城市人羡慕,乡村人不足。可以说"以农村包围城市"。
四,"行",现在农村人走路看富有,出行看车型。种地只收钱,运行不用畜。由原来的"四轮"变成现在的风田,翻斗,人货两用,省心耐用。特别是农村习俗的红白喜庆,变成了价值高贵,名称霸气的小车市场,谈论的是什么车型最时尚,品尝的是什么菜肴最值钱。原来应对的"吃饱"走向了现在的"丰富",开车比"幸福",走路比"富俗"。坐"公交"是"贫民化"模式。
这是我深刻观望的"定西特色",只能是愧疚自卑而羞于启齿,这样的"特色"或许是"小康式"模式。
定西有什么好吃的?
定西市好吃的东西很多了,传统面食就有麻花、油饼、油馍馍(草帽)、麻麸格子、葱花饼、糜面碗托子、谷面干粇子、荞面油圈圈等等数十种。至于其他小吃也是很多,但由于定西人不擅做生意,而现在的原材料缺乏,普通家庭无法制作,所以导致很多小吃传承断绝或者濒临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