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小吃和特色习俗?
都说故乡月亮比较圆,大部分中国人都有恋乡情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门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小吃。
我是广西柳州人,以前去东北上学,待了五年,那时候也是非常怀念我们家乡的小吃,因为在外地根本吃不到,或者吃到的也不是那个味道。说起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和特色习俗,那是非常多的,而我本身又是少数民族,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个。
第一个、螺蛳粉,说起柳州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是说起螺蛳粉,知道的人应该不少。螺丝粉是我们广西柳州的特色小吃,这几年是越来越受欢迎,而且还卖到了国外去,外国友人也是又爱又恨啊,闻起来臭,但是吃一口就停不下来了。我在长春的时候也有去桂林路吃过螺蛳粉,那味道真不敢恭维,实在没法和当地的比,不过身在外地没办法也得去解解馋。现在回到家乡工作了,想天天吃都行,只不过也不会天天吃,挺辣的,怕上火。
第二个、油茶,油茶应该算是我们县的特色小吃,油茶的原材料主要是农家茶叶、“阴米”(蒸熟晾干的糯米)、油果等,配菜有各种肉类、葱花、糍粑等。油茶在我们当地有“侗族咖啡”之称,因为喝了能提神醒脑,和咖啡的功效差不多,但是口感可完全不一样。
第三个、牛瘪,人家说有些广东人喜欢吃牛欢喜,而我们那里则喜欢吃牛瘪。牛瘪有些人误以为是牛粪火锅,其实不然,牛瘪的主要原料是牛胃及小肠中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是人们在宰杀牛之前喂食的中草药。牛瘪火锅一般都是招待贵客才会用到,其味道微苦,具有清热解火功效,有独特的香味。牛瘪在贵州的黔东南少数民族聚集地也很流行,我们县其实就挨着贵州,牛瘪确实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没吃过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接下来说说特色习俗吧,毕竟我也是少数民族,我们这边侗族的特色习俗主要有几个。一个是送新娘,送新娘就是从男方家把新娘送回娘家,然后再接回来,这个送的过程非常隆重,上百号人穿上少名族服饰,挑着各种酸鸭酸鱼,以及自家的特产,还有各种各样的礼品组成庞大的送亲队伍,走着去新娘家,过程很壮观。二是吃冬,就是到每年农历的十月份,当地人会根据今年的生肖来选择合适的几天作为吃冬的日子。这几天就是轮流到各个家去吃饭,而根据不同的姓氏还有不同节日,吃冬是杨家的,还有什么张家李家,而六甲族(56个民族中没有列出这个)还有侯家节等。反正就是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我来自美丽的古城定州。千年文化古城。景点有中华第一塔。孔子办学文庙。当年苏东坡来定州种下两个槐树。至今还活着。史称东坡双槐。定州的产非常多。熏肉,闷子,手掰肠。等等。我最爱吃的就是闷子了。太香了。
俺是东北黑龙江那旮瘩的,俺们那的特色吃的老多了。血肠,小鸡炖蘑菇,糖葫芦,冻梨,花红。俺们冬天外边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冰棍雪糕都摆在地上卖。冬天睡火炕,喜欢喝点小酒,生活惬意。
你最喜欢吃的家乡特色美食是什么?
热干面。
说到热干面,当属武汉热干面全国文明。然而我不是武***。老家河南长葛。
长葛人民把热干面进行了改良,做成了带汤的热干面,里面加了菠菜,海带,豆芽,韭菜碎,芝麻酱。真的是非常香。
因为现在居住在郑州,有时候一两个月回一次老家,回家必须得吃一次热干面,因为在别的地方真的吃不到。
你家乡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辣子鸡,腊猪脚,腊肉香肠,血豆腐,脆哨,酸肉,蝴蝶肉,鲊辣椒,大头菜,渣头腐,麻辣五香干丝,牛肉干,霉豆腐,豆豉,肠旺面,羊肉粉,牛肉粉,鹅肉粉,马肉干锅,花江盘江狗肉,乌江活鱼,糯米饭,牛肉锅贴,臭豆腐,油炸粑,葫豆粉,糍粑,黄粑,二块粑,灰豆腐,绿豆粉。。。太多啦
细细品味才是生活,而,美食唯是生活不可或缺,美食之都——陕西就是如此!
1、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独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传说,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封其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据说,因大宋皇帝赵匡胤喜食牛羊肉泡馍,牛羊肉泡便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
2、臊子面
臊子面是西北地区汉族传统面食,以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最流行。也是西府(今陕西省宝鸡市)名小吃。陕西省臊子面历史悠久,尤以宝鸡市岐山县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3、饸饹
饸饹,古称“河漏”,因多用荞麦面制成,所以也叫荞面饸饹。据考证,荞面饸饹在元代就有了,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中记载:“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渭之河漏。”饸饹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
4、凉皮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有麻酱凉皮、秦镇凉皮、汉中凉皮、岐山擀面皮和面筋凉皮等,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尽相同,但都以酸、辣、香为主。
5、甑糕
甑糕历史悠久,因用甑蒸制成熟而得名。甑糕由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糗饵粉餈演变而来。《周礼·天官》中有“羞笾之食糗饵粉餈”的记载。粉餈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时叫豆屑末)蒸成的糕饼,吃起来有豆香味。及至唐代,才发展为枣米合蒸。
6、腊汁肉夹馍
陕西腊汁肉夹馍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周礼》一书提到的“周代八珍”中的“渍”就是腊汁肉。战国时代有“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秦统一后,制作技艺传到长安,并世代流传下来。
7、葫芦头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似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8、粉蒸羊肉
粉蒸羊肉是用面粉拌肉蒸制而成,蒸出来的粉蒸羊肉羊肉喷香,肥而不腻,油润酥绵,味鲜可口,老幼咸宜。粉蒸羊肉以***制作者为佳,可单吃,也可以夹馍吃,尤宜秋冬季节食用。
9、锅盔
锅盔,又名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主要以面粉、碱面,酵面为主要食材,其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锅盔有椒盐、葱香、五香、香椒叶等多个品种。锅盔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嚼劲十足,下咽回香无穷。
10、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陕西西安地区的一种名贵的汉族传统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相传始于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时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如今,“金线油塔”已作为高档宴席点心,享誉四海。
在我的家乡,我认为最具特色的美食(菜品)之一的就是杀猪菜。
这个菜,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说,是永远忘不了的乡愁!
小时候,在物质很匮乏的时期,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盼望着农历腊月的到来。因为,腊月一到,就能很快吃到好东西和很快吃到肉了,因为到年根底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农历腊八一过,就该蒸粘豆包和杀年猪了。而每到这时,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候,更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
就说说杀年猪吧。不管是哪家杀猪,头一天就有好多人来帮忙。有的帮忙切酸菜(因为杀猪那天吃饭的人很多,需要切很多的酸菜,人少切不完)。找好抓猪的人和杀猪的人,又把杀猪的用具准备好:褪猪毛的大锅、刮毛的东西、接血盆、杀猪刀、捆猪绳、打猪棒…
第二天早上,几个人抓住大肥猪,用木棒抬到杀猪架上。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杀猪过程,因为太血腥,就不描述了。
大家把猪肉分割完毕后,就开始处理猪的内脏。把肠清洗干净,用猪血灌好血肠备用。
大锅里的酸菜早已煮熟,又把一大块一大块五花肉,放进酸菜锅里煮,又把灌好的血肠放进锅里煮。
灶膛里的火,烧得正旺。大铁锅里的酸菜、猪肉和血肠,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那香气,四处飘散。可真香啊!
杀猪菜马上出锅了!
把在酸菜里煮熟的五花肉切成大片,把血肠切成薄厚适中的大片,再把酸菜盛入盆(是盆,不是碗也不是盘),端上餐桌,大家就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了(这是大人,小孩只能喝开水了)。
开饭了!大家夹着白肉片,蘸着蒜酱,吃得满嘴流油!
我小时候的村里,一家杀猪,全村人都来吃饭!那一天是相当热闹的,堪比娶媳妇!
如果有的老年人不方便到场或有人当天不在家,主家都要给送去一大碗或一小盆的菜,让他们也能吃到美味的杀猪菜!
虽然离开老家多年了,但是还是非常喜欢吃杀猪菜,特别是将要过年时。平时想吃这口了,就到杀猪菜馆买上一份。可不知为何,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我认为,我的家乡最著名的菜就是杀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