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道菜或一种味道让你瞬间想到母亲与家?
血浆鸭!
想起来就流口水!想起来就恨不得马上能回到家吃到妈妈做的很有味道的血浆鸭!
血浆鸭是我地处湘中南老家的一道别具风味的家乡菜。又香又辣,还稍带点刚好能让你意味到的一丝丝酸,再加上那么些花椒极致诱惑的麻味,吃起来又是嚼味十足,搞得我每次恨不得连骨头都嚼碎了咽进肚里去,舌尖上的那酸爽,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让人往往三月不知肉味!我们吃血浆鸭时,食不语这条古训,是遵循得最好的,吃起来时眼睛一边瞟着碗里嘴巴一边忙着嚼个不停,哪里还有心思顾得上说话?别人这个时候要是一本正经热热情情地扯着你唠叨,你说不定心里还直犯小九九,“这厮是故意扯我后腿的吧”,生怕自己吃得慢了别人吃完了。
吃,倒还是其次。最来劲的还是在爸爸妈妈指挥协调下,妈妈要么忙这事爸爸要么忙那事我就捡点杂七杂八的事来做,一家人齐心协力做血浆鸭那份其乐融融的气氛。
血浆鸭好吃但做起来也麻烦。首先打小半碗用来防止鸭血凝固的酸水,杀鸭子一般就是我妈妈的事了。我妈妈做家务事,是一把好手,利索得很。我从小到现在几十岁了,都是靠边站帮帮抓着鸭子脚的份。然后,我就老老实实坐在灶面前用柴火烧水。我烧柴火的技术有点臭,烟熏火潦的把水烧开了,我爸爸就忙着给鸭子拔毛清理内脏,我呢通讯员样递东递西打打下手。斩鸭子成块也是技术活,得小块点,好入味,什么部位怎么斩都有讲究,我都看了几十年了,我妈妈可还是不放心让我斩。炒血浆鸭,我妈妈就更有独到经验了,用锅盖闷,炒一下闷一下。等炒香了出的油少了,就加青辣椒猛炒,再加花椒,等我在边上忍不住咽口水了,这道菜的终极特色就来了,给鸭子浆血。这时柴火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浆血要炒熟又不能炒老炒得太干,这个时候平常从不多话的妈妈往往把我指挥得神经高度紧张,好像一家人转过来转过去忙了半天就为了这一刹那,这个就是火候了。
不过,我心服口服!妈妈炒的血浆鸭,在院子里那是确实出了名的好吃!
慢慢的,爸爸妈妈老了,喂鸭子、做血浆鸭又都是需要耐心烦琐得一丝不苟的活,但爸爸妈妈就算每年都直摇头不厌其烦说实在不想喂了,但每年总是还要喂个六七只鸭子才安心,好等我们一回家就有想了无数回的血浆鸭吃!
有些东西你小时候特别讨厌吃,最后却成了你最思念的味道和最深切的期待~
在我心中,我妈做的手擀面就是常年在外的我最期待的味道,这么些年只要我回家,不管有多晚,也不论什么心情,总有一份手擀面在等着我,那黄澄澄劲道十足的手擀面始终是那么香,而这面却是我小时候最讨厌吃的食物~
作为一个八零后,我家以前真的很穷,那时候每周能吃上一顿肉真的是非常不错了,每年最期待的是过年,因为可以杀猪了,白开水刚炖完的猪肉迫不及待的让我妈切下一块,滚烫着就朝嘴里塞,烫的眼泪哗啦啦的流,那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而除了过年,剩下的日子就是无尽吃面的日子~
那时候的面对我来说真的是非常讨厌,家里的主食没别的,中午会喝米粥或者吃米饭,到了晚上炊烟升起,我妈就在院子里和面了,全家六个人吃的面,就打两个鸡蛋,所以那时候和面是力气活,因为水一多面就软的没有劲了,奶奶就去摘点青椒,苞几坨蒜,捣成泥放上酱油香油和醋留作拌面,基本上每个晚饭就是吃这个,特别是一到夏天,几乎天天都吃面,有时候我一口也不想吃,看到面肚子就难受,还不如去井边喝凉水舒坦~
后来我上了高中成了寄宿生,每周回一次家,在校时候我从来不吃面,可每次回家我妈还是会做面条,那时候家里条件好了,我妈还问我要不要吃别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觉得面不那么讨厌了,满口应承着就这个吧~
上了大学,每学期回家一次,不知怎么了,觉得面的味道越来越香,直到有一次我一口气吃了四碗,到最后不小心呛了出来,可我竟然像上了瘾一样还想吃,我就知道这份手擀面已经离不开我的生活了~
如今常年在外奔波,但凡到了一个地方我都会去当地的面馆吃面,但都不是我妈做的那个味道,于是越发的想念起家人来,现在我妈也老了,头发也白了很多,可我回去她依然会做手擀面,有几次我回来早她刚开始揉面,满头大汗,我上手试了试,那面是真的硬啊,突然心里就酸疼起来,我说下次回家咱不吃面了,她有些失落,过后又问是不是味淡了,我说天天在外头吃够了,她想了想而后又说不行,出门饺子回家面,顺顺溜溜,凡事要图个吉利,特别是我常年在外,要不下次再少放点水多打个鸡蛋就好了,我没说话,快步走出了厨房,眼泪在眶里打转……
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更何况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面,可我真的不敢想象以后的以后它会成为我记忆力最深的思念~
有一道菜,也不完全是菜。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那么多食材,但我妈妈总会用她的双手,物尽其能的给我们做一些吃的。
这道菜就是豆腐酿。
虽然是豆腐酿,却总是没有豆腐,妈妈用菜叶代替了油豆腐,包裹着一个个"馅",这个馅也是就地取材,用她种的芋头,韭菜,还有米,磨成粉。有时候有花生还会加进来一些花生。
有一次在跟朋友周末聚餐的时候,他提起做豆腐酿,我说好啊,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家里妈妈做的那种豆腐酿的样子,我还给建议说按照我妈的做法,到最后达成一致,取我们各自家乡的做法综合。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次过节都会象征性的做一些家乡的味道,这次做的豆腐酿,勾起了我脑子里深远的记忆。那是家的记忆,小时候的记忆,一家人的记忆。现在为了生计不得不得外出工作,这也是很多人的无奈。
说说这个豆腐酿的做法吧。
我们用了糯米,虾仁,腊肠,玉米做馅,感觉听奢侈的。糯米正常煮熟,也可以蒸熟,蒸的会一粒粒的散的更好。基围虾半斤,下锅开水煮一会捞出,剥壳,去虾线,然后切成一粒粒。腊肠切成小块,玉米剥成玉米粒。
这些做好之后,先把玉米,虾仁,腊肠下锅翻炒一会,再把糯米加进去,翻炒均匀,最好能粒粒分明。然后出锅,馅就做好了。
其实我最喜欢一个馅了,本来材料单个材料就已经可以做成一道美味了,这还合在一起,简直直接想吃光。
接下来就用油豆腐把这些馅装起来,就是在油豆腐上戳一个小口,把馅塞进去,塞的满满的,然后放锅里蒸。或者油炸油煎都可以,我们那时是因为比较上火,所以用蒸的。
图中用菜叶包的是家里妈妈做的
用油豆腐包的是我们用来怀念家乡的味道的。
你去过哪些地方,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谢谢邀请。
你问我去过哪些地方,留下什么印象。老实说,相对那些四海为家的人来讲,我跑的地方不算多,虽然,我的心常常向往着诗和远方。
诗,写了不少。远方,涉足寥寥。
去过乐山,那尊巨大的石佛及其足下滚滚的江水令我感到震撼而卑怯。
去过自贡,那里的大公交车车顶都有一个大白包,里面充满了气,像一个硕大的***飘在空中,很是滑稽。
去过三峡,夜行水中,明灭依稀,晃晃悠悠,想着“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诗句,觉得阴森而想哭……
去过五台山,看到过现代和尚的时尚模样,骑着摩托,打着手机。佛缘,不觉怅然……
去过终南山,希冀能遇见高人逸士,得道真仙。无奈山重水复,徒渡荆棘,无果而归,亦自无憾。半缘修道半缘君吧……
登过长城,去过武昌汉口、去过鸟巢水立方,亚运村以及北京所有的大景点。
好了,不写了。以后有时间了再给你聊聊天。
我去过的地方有北京八达岭长城,烟台市的蓬莱、养马岛,还有去宜昌参观了三峡大坝。
这些名胜景区各有各的优点,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是用心去观赏景色,感受着场景的历史演变,人文习惯。
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老家南河镇"南河小三峡",虽然没有国家级景点的雄伟壮观,但是那种安静惬意,是大景点所不能达到的,一年四季,无论何时进入景区,首先感觉到的就是空气,那种清新甜美的体验,就像初恋一样,让你见了就不想走。
其次是民风民俗,淳朴灿烈,各种无公害食物待客的农家乐,小河鲜,山鸡蛋,野果,野菜。简直是数不胜数。
荡着小船畅漾在碧绿的水面上,这个季节,岸边的油菜花、桃花、杏花,还有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各种争奇斗艳。
水中野鸭水鸟,一会潜水,一会浮游,各种嘻闹,崖上是四季常青的植物,野鸟在丛间唧唧喳喳,好一副山水如画!
下了船,那就好玩啦!各种奇峰怪石、溪流瀑布、古树、亭台。都流传着快炙人口的故事。各处溶洞里怪石磷峋,石笋石钟乳,有倒挂的,有础立的,有象形的,简直是天设地造,鬼斧神工。
也许是山水养育了我,对这里感情特深,每年都要回来玩一趟,在外漂泊久了,来到这才有种回到母亲怀抱的感觉。
也欢迎大家来这里玩!
我喜欢旅游。我去过的旅游城市很多。三亚、苏州、杭州、广西、山西等等。
最常去的城市就是上海。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富丽繁***际大都市。它空气清新。
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它是一个有着独特漂亮外形的高大建筑物。又像一座巨大的宝塔直插云霄。它雄伟壮观。是***、世界第三的高塔。站在上面俯瞰上海。上海的靓丽风光,尽收眼底。
上海外滩,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展现在人们面前。特别是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外滩的景色最为迷人。
外滩上人流如织。您站在夜晚的外滩上伴着耀眼夺目的霓虹灯。和海滩上游轮的汽笛声,还有海浪拍打海岸的轰鸣声。无比心旷神怡。站在海滩上,与大海和游轮一起摄影。做为永久的美丽画面。和快乐的记忆。
我最喜欢的是上海的老城隍庙。它是中国宗教文化重要的神衹之一。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是海内外的信徒祈求神灵保佑平安的地方。
做为吃货的我。在旅玩了老城隍庙后,一定会去吃老城隍庙的美食小吃。老城隍庙小笼包,做为上海标志性的美食。老城隍庙小笼包,就是南翔包子店里的小笼包。每次去买都要蜿蜒曲折的排上半个钟头、四十分钟才能买到。真好吃。
老城隍庙的美食很多。龙须酥、云片糕、老城隍庙五香豆。黄油水晶虾仁、八宝鸭、油爆虾等等。应有尽有让人大饱口福。使人流连忘返。
芜湖有什么特色小吃?
芜湖是滨江城市,襟南带北,自古以风味美食闻名,“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芜湖本地餐饮体现的是沿江菜系的特色,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工,注重形、色,善用糖调味。
极负盛名的“芜湖三鲜”,即盛产于芜湖段江面的刀鱼、时鱼、螃蟹。虽当今由于生态环境变化,“三鲜”中前两鲜已濒临绝迹,但芜湖的鱼鳖虾蟹等水产品仍是极其充沛。
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煎、煨、炸、炖、糖醋、溜丝、清蒸鱼之烹调口味,单是传统美食蟹黄包子、虾子面一提到名字就让人食欲大动,几不自持。
倘于灯影里寻街头小吃,铜锅藕稀饭、赤豆糊、桂花酒酿元宵、五香螺蛳等都是上好选择。
今天,我们就讲几样芜湖的小吃来看看:
一、蟹黄包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芜湖“同庆楼”、“醉春”、“一品轩”等大餐馆供应的蟹黄汤包就享有盛名。成为商家大户洽谈生意,招待亲朋的必备名点。
蟹黄汤包具有面细洁白,皮薄馅大,汤多肉嫩,油黄味鲜的风味特色。蒸熟的包子呈半透明状,用筷子夹起晃动时,里面的汤汁隐约可见。
吃时先咬开一个小口子,再慢慢吸出汤汁,蟹肉滋味美醇,配上香醋、姜丝食用,真是美不可言!
二、耿福兴虾籽面
“耿福兴虾籽面”有着近90年历史,是芜湖著名小吃佳品。凡到芜湖的人,都要慕名而至,以亲口品尝为快。
虾籽面***取宽汤窄面之法,将面条煮沸后略加冷水煮上片刻,捞起兑入有虾籽、猪油、葱花、酱油等佐料的高汤,入口鲜美无比。
三、铜锅藕稀饭
大街小巷常能看到挑着炉火担子走街窜巷卖藕稀饭的小贩。他们边走边敲打着竹梆,沿街叫卖,随走随停,所挑的火炉上置有一口有中号鼓那般大的铜锅,锅里焖煨着酱红的藕稀饭。
四、桂花酒酿元宵
属于江浙菜系,红豆的沙沙的口感配上酒酿的清甜、桂花的清香与元宵的软糯,入口的就是幸福的感觉。
特色是色泽鲜亮,齿颊留香。
说到芜湖特色小吃,小恒君不得不说2个,一个是芜湖的小笼汤包,一个是耿福兴的酥烧饼,虾籽面!
芜湖小笼汤包:传承百年的小笼汤包,绝对是江城人的首选。芜湖的美是小而精致的,而小笼汤包也正是符合芜湖城市气质的一种美食,从皮,到馅,到鲜甜的汤汁,都透露着芜湖人对食物极致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耿福兴的酥烧饼,虾籽面:"耿福兴酥烧饼"以它香、酥、脆的风味特色远近驰名,誉满长江沿岸。凡是到芜湖市旅游的人,都会慕名而至!做好的酥烧饼两面如蟹壳黄,里外酥,型美味香,酥脆爽口。咸的腰型边呈椭圆、油葱香浓,油而不腻。甜的圆而饱满,甜润爽口。是早点及茶余饭后老少咸宜的小吃佳品。
虾籽面也是芜湖小吃一大特色!
其次还有:界山老鸭汤,赤豆糊, 酒酿水子,红皮烤鸭,炒面皮,梅花糕,热粉,腰子饼,豆付脑等等特色小吃!
在第八届芜湖凤凰美食文化节上揭晓了芜湖“十大名小吃”的得主:四季春的小笼汤包(镜湖区凤凰美食街1号(赭山公园西大门,银湖中路))、耿福兴的酥烧饼(芜湖市凤凰美食街)、小海螺砂锅煲(芜湖市市辖区文化路47号1 (小海螺大排档)) 、蓝义兴烤鸭(芜湖市北门)、小邢板栗(芜湖市鸠江饭店车站旁)、老濮家凉粉(芜湖市老东门,乘1路车到金马门下)、老头老奶老鸭汤(芜湖市东郊路,芜湖一中的初中部入口处)、大个子麻辣烫(芜湖市红旗那边)、双桐巷老奶奶牛肉面(双桐巷,就在步行街旁边)、小金渣肉蒸饭和豆腐脑(芜湖市一中对面)被评为芜湖十大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