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素烤鸭零食做法?
1. 豆腐衣(油皮)用湿布包后软化,摊开,洒上一些用盐和味精化开的水,使之着味;
2. 水发香菇洗净切成丝;
3. 京冬菜也洗净;
4. 铁锅上火,加油,烧热后放入香菇、京冬菜煸炒,随后加酱油、糖及少量汤调味,煸炒到汤汁基本收干后,盛出;
5. 把豆腐衣摊平,在一端放上馅心,然后折起两头,翻滚包卷成6 厘米宽、1 厘米厚的长条,封口处涂些淀粉粘合;
6. 铁锅上火,加油滑过后留油,烧热,放入素鸭条油煎,至两面到颜色深红如烤鸭皮时,捞出;
7. 煎脆上色的腐衣改刀装盘,拼装成桥面上席。
素食主义如何补充蛋白质?
素食按照所戒食物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等。全素:全素的人不吃各种动物蛋白,包括肉类、鱼类、禽类、乳类和蛋类,有些更严格的素食者甚至连动物制品(如蜂蜜)都不吃。蛋素:这类素食人群不吃肉,但会吃蛋类和蛋制品。奶素:这类素食人群不吃肉,但会吃奶类和奶制品,如奶酪、奶油、酸奶。
蛋奶素:这类素食人群会吃部分来源于动物的食品,如蛋类和奶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吃素的人也需要获取充足的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物中的肉类、蛋类、奶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植物性食物中只有豆类氨基酸组成比较合理,在体内利用率较高,属于优质蛋白质来源。因此,对于只吃植物性食物的素食者来说,需要注意多吃豆类及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干、豆腐皮、黄豆芽等)来获取充足的优质蛋白质。《素食人群膳食指南》中建议全素人群(成人)每天吃大豆50-80克,或等量的豆制品,其中包括5-10克的发酵豆制品;蛋奶素人群(成人)每天吃大豆25-60克,或等量的豆制品。至于蛋素、奶素和蛋奶素人群,除了多吃豆类及豆制品外,还可以通过吃蛋类或(和)奶类来获取优质蛋白质。当然,吃素的人通过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如谷类、坚果,也可以获取一部分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不属于优质蛋白质。(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刘萍萍,华大基因营养师,营养科普作者,私人营养顾问;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自媒体名称:刘萍萍生活营养;分享生活中有趣靠谱的营养知识。素食也分很多种,这还看是什么素,蛋奶素的话有蛋有奶,蛋白质的优质来源比较有保证。纯素的话,也就是什么动物性食物都不吃,那么可以靠植物蛋白质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可能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只有肉蛋奶里有蛋白质,实际上几乎任何食物里都有蛋白质,无非是个量多量少的问题。另外一点,不同食物当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不一样,这样,各种蛋白质的“质量”不一样。
这个“质量”主要是指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生物利用率,用大白话说,就是我们吃一种蛋白质食物,我们最后能利用到什么程度。
蛋白质是氨基酸构成的,我们吃蛋白质,需要的其实是里面的8种(婴儿是9种)必需氨基酸。为什么叫“必需”呢?就是因为这些氨基酸,我们身体自己没法合成,或者合成速度很慢供应不上需要,所以就必须用食物里获得。
那么,食物里面,这8(9)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就称为衡量这种食物蛋白质“质量”的关键。这些必需氨基酸,也不是说都一样多就好,因为我们对每种氨基酸的需要量不同,所以最好的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就是负荷我们需要的,好像打***,要凑成一套一样。
动物蛋白质,好处就是它的氨基酸构成跟人的需要很近似,所以利用率要高。植物蛋白质,这种相似性差一点,利用率就低一些。
比如,鸡蛋清里的蛋白质,1克我们能利用0.95克,谷物蛋白质可能只能利用0.7克,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植物蛋白也对我们有用,无非是我们要吃够的话,就要多吃一些。
所以,即便是全素的素食者,通过谷物、豆类、坚果等,也完全可以满足日常蛋白质的需要,无非是要多吃一点罢了。
另外,通过植物蛋白质满足蛋白质的需要,还要注意一点,各种植物蛋白质来源要彼此搭配,这样氨基酸可以互补。比如谷物配豆类。
素食主义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蛋白质的摄入问题。其实在非素食当中,也不是完全不存在蛋白质,例如米、面、植物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能够被人体吸收,但是吸收效率远远不如动物蛋白,同时这些蛋白当中,也可能会缺少人体需要的必需氨基酸。
下图是每100g(2两)食物当中含有的蛋白质数量。如果按60kg体重来计算的话,每个人每天至少需要60*0.8g=48g蛋白质,素食主义者可以好好对照一下表格,看看自己每天吃的量到底会不会达标。毕竟如果长期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比癌症更加严重的身体问题,例如缺铁性贫血、乏力、神经功能紊乱、不孕等情况,这些似乎都不是我们真正要的健康。
另外,如果不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适当地增加一些蛋奶的成分,会大大降低这些“素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下图为各素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比例
本文摘录自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癌症病人怎么吃:西医给您开方子》一书,作者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跃主任和王兴医师(狼医生)。目前正在校稿中,敬请期待。
“人造肉”将被端上餐桌,你会吃吗?
谢谢邀请。
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也称大豆蛋白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
我估计题主说的是第二种吧。
第一种大豆蛋白做成的人造肉,那肯定是敢吃的。
至于第二种,我承认我这个人有点怂,不会主动去追求。
光就口感而言,肉类的口感与畜类的饮食习惯、年龄和烹饪方法都有很大的关系,这人造肉估计有些难达到。
若要靠口味重的酱料去调味,那与人们心中追求健康的理念,又拉开了一些距离。
肉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高,能提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生活中有什么其它的食物可以替代肉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呢?
单就蛋白质而言,除去肉类外,还有奶类、蛋类,以及黄豆、黑豆等豆类都是提供优质蛋白的好食物。
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也是可以从其它替代食材中补给的。
再说,肉类包括好多,鸡、鸭、猪、牛、鱼等等,都属肉类。
既然有这么多的选择,那人造肉,目前我也不知选择它的价值点是什么。
除非以后科技的发展,让人造肉真的是很完美无暇,完全的健康产品。
只是,高科技的好产品,也是需要时间来验证它到底好与不好的。
所以,人造肉上市后,就目前而言,我不会选择它。
至于以后,还是看市场的情况吧。
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一箪食,一瓢饮。谢谢阅读,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希望大家能为我点个赞,并关注我一下,最后别忘了帮我分享,转发一下哦!特别感谢!
我们家乡称为人造肉,也叫蛋白肉。跟真正的肉类有很大区别的。真正肉来自动物,人造肉其实就是大豆加工而造的。我们河南老家,过年前经常如工蛋白肉。自家种的大豆,择干净,拉到加工厂,大豆首先经过炸油机把大豆油压炸出来,豆粕通过打面机加工,把豆粕粉加水拌均匀,最后经过喷爆机加热,就生产人造肉。这种人造肉,不加任何添加计,含有大豆蛋白,很有营养。做着吃也便,把蛋白肉用热水烫一下,把水凉干,如入蒜泥,盐,醋,香油,调味品,挍拌均匀就可以吃了,也可以烧菜吃。
人造肉真那么好?比尔盖茨连投三家人造肉公司,李嘉诚也跟风
继Beyond Meat又一家“人造肉”公司出现, 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入股美国一家“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该公司宣布最新一轮融资筹得3亿美元。Impossible Foods成立于2011年,至今已进行多轮融资,除了维港之外,比尔盖茨、瑞银集团、淡马锡都是其投资人。
号称以制作起司的发酵方式萃取大豆中天然存在的血红蛋白,他们称植物绞牛肉经过炙烤后,质地、口感和香气都跟镇牛肉没区别。
快餐连锁品牌汉堡王在美国圣路易斯的57家门店推出了一款人造肉汉堡,一经推出,吸引了不少人去品尝,不少人纷纷表示味道非常棒,感觉像在吃真肉。
网友们都惊呆了,肉都可以人造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甚至有网友质疑这不叫素鸡了?改名“人造肉”?
华人首富李嘉诚公司似乎看见了“人造肉”的前景,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被称为“亚洲超人”的华人首富李佳琪,其布局遍布全球,在英国,李嘉诚家族几乎垄断了当地的水电、水务、垃圾处理等民生产业;在澳洲,李嘉诚跟澳洲地方***签订配电协议,往往一签就是200年;李嘉诚还是澳洲当地葡萄园的最大地主,数以万顷的澳洲葡萄园产权都是999年的,子子孙孙都不愁的感觉。
企查查公开数据显示,此次投资“人造肉”的维港投资成立于2006年,主要对科技或革新技术的创业公司投资。维港投资主要管理人员包括周凯旋和张培薇。直至2016年,维港投资累积入股73家科网企业,投资项目亦遍布亚欧大陆及美洲。
他看好的“人造肉”真的会有巨大前景吗?
为什么会有人造肉?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食物的需求量也在成倍地增长着。一些全球著名科学家在2010年8月16日发布报告称:全球总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达到90亿。按照目前人类对肉食的需求计算全球每年需要宰杀700亿只动物,而饲养这些动物需占全球大约70%的农业用地,耗费全球约60%的谷物***。
所以如果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确保所有人都有食物吃,可能需要推广“人造肉”
人造肉到底是啥?
目前人造肉分两种:一种是靠大豆蛋白制成“素肉”,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培养出的“肉”。
前者是将大豆、豌豆、黑豆的植物蛋白进行分解,再利用机器模仿动物蛋白的成分进行重新排列,然后通过调味再现肉类的口感,其实国内其实早已经普及。
后者就比较复杂了,先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组织,分离出肌肉细胞 通过血清为肌肉细胞的生长和***提供养分,然后加入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最后制成肉饼。
人造肉真的能普及吗?变成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的菜肴?
无论是用动物细胞培育还是从大豆中萃取,毕竟是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从实验室里培养出的“肉”真的能让老百姓放心吃吗?谁知道会不会有些奇奇怪怪物质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短期看不出来,万一长期食用会有“副作用”呢?
虽然许多国家目前都致力于研究这项新技术,但是人造肉的成本颇高,每公斤“人造肉”的生产成本约为1万美元,相当于市面上普通肉类价格的1000倍以上。那一块“人造肉”的价格甚至要达到上万元,这不是一个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关键是它的营养价值是不是真的能和真肉相提并论,再者,目前的技术,造出的“人造肉”都只是碎肉,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烹饪的方式,并且存在口感的问题。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想要大规模地生产“人造肉”几乎不可能,并且存在很多法律上的问题,比如在荷兰“人造肉”不属于食品,如果有人贩卖“人造肉”,将会受到1000欧元的处罚。
在中国人眼中,这种新型的“人造肉”实际上就是普普通通的豆腐干而已,在中国大厨的手里不仅是“人造牛肉”还可以变成“人造鸡肉”(素鸡)“人造鹅肉”(素鹅)“人造红烧肉”(素猪)等等,川香的、麻辣的、红烧的应有尽有,将豆制品作出肉的味道,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素食餐厅在中国很是普遍。
如果人造肉真的在不久的将来普及了,你会去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