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茌平县有什么主要的特产?
我觉得茌平的特产也就这几样:博平镇的圆铃大枣、南莲池的藕、博平的马蹄烧饼、茌平的黑陶、杜郎口的豆腐皮。圆铃大枣皮薄肉多胡小等特点,这几年随着经济的而不断发展,圆铃大枣不断改进品种,味道得到改善;南莲池的藕很特别,十个孔,很脆,印象中的藕甘甜清脆,凉调特别好吃。还有烧饼也是特产,人工制作面,杆子面,很筋道。茌平的黑陶属于龙山文化的一部分,特有的方法工艺,制作出凝聚古人智慧的工艺品。还有就是豆腐皮很出名,豆味道很浓,回味无穷,值得品尝。
荏平县特产主要有:荏平圆铃大枣、贾寨葡萄、肖庄韭苔、荏平乌枣、小杨屯肉鸭、荏平黑陶、博平马蹄烧饼、博平南莲池藕、香酥冬枣、济美酱菜。
茌平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东部,总面积1003.4平方千米。
著名的瓜果有: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莱阳茌梨,阳信鸭梨,无棣孙家香面梨,邹平魏桥鸭梨,山东梨(长把梨),冠县鸭梨,泰山小白梨,肥城桃,邹平大异生桃,青州***,历城龙雪桃,崂山寒露***,青岛公园***,临清贡桃,青州银瓜,邹平西董金丝甜瓜,昌乐西瓜,德州西瓜(有喇嘛瓜、梨皮、运粮子、手巾条、五月鲜、白皮三异等20多个品种),惠民西瓜(有三白、桃园三结义、黑油皮等品种,因产在常庄的品质最佳,因此又称“常庄瓜”),邹平李坡西瓜,大泽山葡萄,邹平龙眼葡萄,乐陵、无棣金丝小枣,无棣无核枣、甜酸枣、冬枣、梨枣及经加工的酒枣,邹平黑枣,宁阳大枣,高唐乌枣,茌平乌枣,聊城王皇李,历城红玉杏、荷包杏,邹平张高水杏,峄县石榴,曹州木瓜,历城磨盘柿等。 著名的粮菜:明水香稻米、曲阜香稻米、金乡金谷、滨州小营大米、微山湖鸡头米、大明湖莲藕蒲菜、章丘大葱、胶州大***、潍县萝卜、邹平常山山药、龙口粉丝、烟台大花生、苍山大蒜、莱芜生姜、汶上大荸荠、青州辣椒干、宁阳大刺黄瓜、茌平黄花菜(又称“金针”)。 传统名酒有:烟台张裕公司的金奖白兰地、烟台红葡萄酒、味美思、三鞭酒,青岛啤酒、白葡萄酒,安丘景芝镇的景芝白干和景阳春,济宁的金波酒,古酿兰陵美酒,即墨老酒,无棣的小枣白酒(俗称“枣木杠子”)、金丝枣酒,以乐陵枣花蜜酿造的中华蜜酒,莱阳梨酒,阳谷透瓶香,鲁酒、醉一斗,东阿阿胶酒,莘县屠苏酒。近年流行的则有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古贝春、泰山特曲、莱州特曲、板桥宴酒种种。 糖果糕点有:滨州芝麻酥糖(又名银丝酥糖)、“欢喜团儿”(无棣)、长寿糕( 邹平)、芙蓉果、商河熏枣、罗汉饼(济南)、千层酥、面鲜、羊尾桃(青岛)、糖花蛋糕、白蜜食、江米枣、大蛋散、脆蛋果、绿豆糕、济南蜜三刀、高密蜜枣、临清枣脯、糖酥煎饼、高粱饴、水晶软糖、蓼花(聊城)、临清“一品斋”点心。 酱菜有:武定府酱菜,产地在惠民县,有磨茄、桃仁、水晶莴苣、包瓜、糖包、合锦菜、地葫芦、虎皮菜、百公皮等二十几个品种;醉方腐乳(青岛);临沂八宝豆豉;济宁玉堂酱园酱菜,有包瓜、磨茄、龙缸松花蛋、酱黄瓜、糖醋萝卜、糟鱼、醉蟹、豆腐乳、合锦菜等100多个品种;夹山香椿芽,产在淄博;酱紫姜, 产在济宁、济南;临清甜酱瓜;日照京冬菜。 调味品有:王村醋、泺口醋、黄山米醋(邹平)、济宁玉堂酱园的味珍酱油等。
快过年了,大家列举几样你当地(请注明具体地名)有特色的风俗习惯,为新年助庆,如何?
我是重庆市秀山人,与贵州松桃毗邻。所以有的可能带点“黔味”而不是纯正的“川味”。
现在人们都忙于生活,年味也淡了,不过还多少有一点点痕迹,现在讲一下,也算是保留吧。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灶王菩萨上天的日子,要在灶台边点上烛和香,摆上酒菜,烧纸送神。
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我们这里多民族杂居,土家族过年,他们不与我们汉族同过大年夜,不过,现在也差不多了。这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是我们汉族辞年的日子,要烧纸,放鞭炮,预告开始过年。
大年三十(二十九)这一天规矩有点多,有些必须得去做。早上,男人先起床办早饭,然后去请大家吃,是男人对妻子一年辛苦的感谢。中午时候全家根据分工,打扫卫生、厨房下厨、贴年画和对联,厨房是主战场。到了下午三点左右,大家开始烧年纸,这是重头戏。大门大开,点上一对大蜡烛,再点上几十支小蜡烛,燃上香,堂屋辉煌,香烟缭绕。供品有的是刀头,有的是猪头。烧纸也有讲究,堂屋正中是祖宗位,必须烧一堆,右边一点是长生土地,烧一堆。大门边是四官菩萨之位,也要烧一堆。凡是要烧纸的地方都必须点蜡烛。在烧纸之前,放鞭炮,点烟花,一呼百应。放完炮火才能烧纸。堂屋的祭祀完毕,还要水井、禽栅、猪牛圈、土地庙烧纸,最后到灶台烧纸,这仪式才算完结。
吃年夜饭也很讲究。先上齐菜,倒上酒,装好饭,摆好筷子,由当家的说“列祖到宗老的伙,请你们吃年庚饭了。吃好喝好!”过了三五分钟,全家人才入席吃年夜饭。当然,在我们家有一个习俗,在人们吃年夜饭之前,要夹几块肉给狗先吃,然后才轮到人吃。据传说,狗对我们家有救命之恩,大年之夜请狗先吃,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这一支人不吃狗肉。
年夜饭之后,夜幕降临,人们开始发亮,就是点蜡烛,屋里屋外,田边地角都可以点支蜡烛,烛光照亮,来年好运。这个是约定俗成的,整个村寨家家点上蜡烛,大年三十便成了烛光晚会。当然烟花爆竹是少不了的,这是第二波沸腾。
凌晨零点,新年到来,又一阵烟花爆竹,村寨掀起了第三次沸腾。之后便安静下来。旧年过去了,新年到来了。
快过年了,为了给新年助庆,我列举几样我家乡的特色风俗习惯。 我家就在四川省眉山市。
一,腊月二十至二十五日上午打阳尘,这是迎接新年的首要任务,家家户户都必须完成的。这种习俗意义在于将旧年的灰尘、晦气、邪气从屋的内外上下一起清扫出家。
二,腊月二十五至三十的早上贴对联,意在辞旧迎新,红运来年。
三,二十七至三十下午的傍晚前,用香蜡黄钱及刀头(我们这里的刀头指各种肉类中的最精华部分)白酒去老人坟头去祭拜。先敬神灵后献祖宗,***祈愿神祖保佑。
四,三十上午去拜庙,就是提着香蜡黄钱去庙上拜菩萨,求得菩萨们保佑新年平安和许愿得果,然后捐献功德钱,多少不论,得僧人为己拴上红布条在胳膊上。表示红运在身。
五,三十晚上吃年夜饭和守年,二十三点前吃完夜饭,然后家人一起耍到零点准时放火炮或烟花,简直是鞭炮声声,百花齐放,夜同白昼,甚是壮观。意在辞旧迎新,驱邪迎吉。
六,三十和新年初一称为过小年,正月十五日称过大年,小年吃得好,大年要次点。
七,过年的香肠腊肉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所有年货在腊月初就准备好了。
这些就是我们四川眉山老家过年的特色习俗。
我是山西运城人,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有:首先是收拾干净自己的房子,然后准备过年用的东西。有水果干果糖果之类的,然后买两只鸡,买几斤肉。准备好去亲戚朋友家的礼物,特别是要准备好孩子们新年穿的衣服。最后是炸麻花蒸馒头。再买一些需要的青菜之类,就万事大吉,准备过年。
说说我的家乡吧,我是浙江人,属于浙江西北部地区,我们这边呢每到过年前一两周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家里每年都会留一头肥猪,在腊月里开杀,那个时候整个村子都是肥猪的嚎叫声,还有各家各户吆喝着喊人庆贺吃杀猪饭的声音,因为杀猪要烧很多的热开水,所以整个村里都是热气腾腾,烟雾缭绕。
第二个习俗是打年糕,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
第三个习俗是做索面,手工面,用两个小竹棍缠绕上用油和的面,一圈一圈,然后趁着天气尚好,在院子里,有一个专门的木架子挂着这些竹棍,一点点地拉,拉至2米有余,索面是后来的叫法,我们都叫它“长寿面”,家里有人过生日做寿用这个面,结婚嫁娶用这个面,不折断,整挂下锅,寓意长长久久,长命百岁。
第四个风俗是大年初一不能扫地,要让扫把歇歇,什么寓意忘记了。还有我们这边很多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就认亲爹亲娘,这个亲爹亲娘不是人,而是柏树,松树,大石头之类的,当地特别长寿的松柏树每年香火鼎盛,儿女太多了。
其他的暂时想不起来了,很多都已经不时兴了,有些可惜的。
真实的山东农村是什么样子?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是孔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孔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
那么,真实的山东农村是什么样子呢?
我是从外地来山东工作的,因为从事的是种桑树和与桑树相关的农业工作,因此,这三年时间,我一直在与山东的农民、农村打交道,我想从一个外地人的视角,为您解读一个不一样的,而又真实的山东农村,敬请指导。
1 、山东农村很少二层楼,大部分都是一层独院。
山东农村很少盖二层楼,大部分都是平房,又叫瓦房。我从胶东跑到鲁西南,一路走来,农村基本都是平房。与周边的河南、河北的农村相比,这点儿有明显的不同。当然这不是说山东农村贫穷,盖不起二层楼。经过我的了解,这恰恰是山东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
其实,大部分农村都盖平房,即便是现在翻新重建,也是盖一层的平房(瓦房),这跟山东冬天比较冷有关系,为了取暖方便,保持热量不丧失,所以***用平房建筑,再加上土炕,是很好的越冬方式。
2、山东农家院子,家家都有小门楼、影壁墙
山东农家院还有个特点,就是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小门楼、影壁墙。小门楼的造型基本相同,主要由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结构比较简单、朴素。
影壁墙上都有些寓意吉祥的图案或文字,同时,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这个从风水和实用角度,代表了中国农村传统的环境设计文化,流传至今。
3、山东农村宗族文化非常厚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很多农村传统,都逐渐被遗忘甚至丢弃,最明显的就是-家谱。我去过很多省的农村,以家谱为代表的宗族文化,都比较淡漠了,有些地方,这些年逐渐又兴起续家谱。但是,在山东,家谱的观念,根深蒂固。你随便问起一个农民,都能往上给你讲上几辈,这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了如指掌。
我觉得这是受孔孟文化影响最深刻的地方,尤其是“孝”文化,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山东过年要给全村长辈磕头
曾几何时,我们都觉得磕头是民间陋习,要改革。其实不然。
磕头过年,没有比山东更全乎的了。在山东,过年回家,不管你是再大的老板,再高的官职,回了老家,初一头等大事,就是给长辈磕头拜年。先是给自己的长辈一一磕头,再是给村里其他长辈磕头,初一一上午,没有几十次叩头,就跟没过年一样。
有位山东朋友春节回家,这样描述磕头的情景:带头大哥振臂一呼大伙儿就按辈分紧随其后,院子里呼啦啦跪倒一大片,黑压压的,男女分队,井然有序。先朝着祖宗灵位磕上四个头,恭恭敬敬,五体投地。然后鞠躬起身再给恭候已久的老母亲磕头,老母亲乐呵呵的拿了糖果四下里乱扔。
其实,住在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但是一年到头了,可能曾经吵过架,闹过不愉快的几家,通过拜年,尤其是通过磕头这个大礼,那些恩恩怨怨,能过去的就都过去了。要知道,都是七尺男儿,跪下来,一个扎扎实实的响头,不容易。
我觉得这也是,孔孟文化在山东农村最明显的体现。
我觉得过年磕头的习惯,不是陋习,反而应该传承下去,我们中国人就是磕头,这是最重的礼节,也只能先给最值得尊重的人和场合,你认为呢?
我在山东三年,以我一个外地人的眼光,看山东农村与其他地方农村的区别,
当然,还有很多精髓,可能还没有体会到,还请多多指点,欢迎评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