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灌薯的别名?
1. 是山药。
2. 这是因为地灌薯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而山药是地灌薯最常见的别名之一。
它的名称来源于其生长在地下,类似于薯类的形态。
3. 此外,地灌薯还有其他的别名,如淮山、百合薯等,这些名称也是因为地灌薯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而产生的。
焖锅酒做法?
一、大米经过浸泡、碾磨制成米粉,配以适当面粉,均匀加入适量水后和匀,并放置12小时左右,使其发酵。

二、树根、树皮、树叶、果实和少量特殊香料等二十余种辅材按恰当比例配制,用圆臼捣碎。这个过程,哈尼人称之为捣药。在捣药的过程中要精打细磨,由于加入的材料较多,为使其散发出各自独特的芳香,所以研磨越精细则混合程度越高,芳香越浓郁,制作的酒药也就越好。其中,由于哈尼族同胞散居各地的区域环境不同,所加的原料都是因地制宜,故而在用料上也有区别,比如西北部的喜欢多加陈皮、桂皮、小茴香籽等,而西南部的喜欢多加花椒、大茴香和蒿枝等。
三、将捣好的药拌入之前已经充分发酵的面中,待拌匀后捏成饼状放置于簸箕中晾干,直到需要时才拿出来使用。而且酒药每次使用时不能用完,都要留一点来配制下一次使用的酒药,人们把它称为酒娘。
酒药准备完成后,就到了酿酒主料的制备。哈尼族焖锅酒的焖制器具与彝家小锅酒大致相同,酿造原料则以玉米、高粱、稻谷、苦荞为佳,稗、粟、薯等亦可。
哈尼族焖锅酒的酿造程序十分独到:
一、把选择好的原料粮用清水浸湿,再放入普通的饭甑中蒸数小时。
二、蒸到谷物绽皮露心时,抬到打扫干净的房顶上,摊开晾凉。
三、原料摊开晾凉后,进行拌酒药的步骤,拌酒药关键在于掌控蒸煮过的原料的温度,只有温度适宜,酒药的药性才能很好地挥发出来,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时开始拌酒药。

四、拌上酒药后,搅拌均匀,装进密封性良好的容器,可以是土缸,土罐或者装酒药的蔑囤,用稻草把容器团团捂紧使酒药发酵。发酵时间视气温高低而定,短则2-3日,长则8-10日。
五、到酒药发酵流出汁液时,将其移入瓦缸中,用草木灰和成稀泥糊封严缸口,再进行发酵10一15日后,就可以取出蒸烤,制作焖锅酒。
六、烤酒时,蒸酒药用的木甑是圆台形的,甑内安放一个接酒的器皿,锅、瓢、盆、剖开的葫芦均可。甑的上口放置一个盛冷水的铁锅,主要起冷却作用,故锅内的水需随时撤换以保持冷凉。甑底铁锅中的水加热沸腾后,使甑内的酒药蒸气上升,在甑顶的锅底凝结成酒滴,落入接酒器皿中。其中,如果在酒药蒸烤一定时间后,抬起盛着冷水的锅,取酒品尝,这时的酒叫头道酒,一般度数较高;而在倒出酒后架上冷水锅再继续焖出的酒,度数就逐渐降低,这时的酒称二道酒。哈尼族焖锅酒的酿造,这就完成了。
焖锅酒是云南红河两岸的哈尼族自酿自饮的白酒,年哈尼族焖锅酒成功申报云南省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焖锅酒酿制技艺》于2018年被列入红河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州级传承人胡凯伦先生。
酿造工艺
选料
选择哈尼人自耕自种的收仓禾谷:如玉米、大麦、小麦、红谷、糯谷、高粱、荞麦等带壳谷物为原料,要求颗粒成熟饱满,无霉烂、无杂质。
泡粮
带壳谷物粮食按配料表比例混合后,倒入料缸冲洗去尘土和杂质,用木棍轻轻搅拌均匀,满水静置一天,使原料吸收一定的水分,第二天再换清水冲洗干净。
焖粮
泡洗过的谷物要在铁锅里焖煮,水量高出粮面,加盖焖水,待粮食裂口率60%左右,把水沥干铲入木甑。
蒸粮
粮食入甑后加盖蒸,等汽圆盖半小时后,打圆翻抄,直到粮食裂口率在90%以上,用手指压粮食颗粒柔软弹性,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出甑。
降温
蒸好的粮食温度较高,倒入竹席不断扬抄降温。
下曲
待品温降至人体同温后下头道曲,按原料比例撒药曲拌匀,紧随后下二次曲。
糖化
拌好曲的原料装入篾筐(或木箱)内,用稻草或棉被捂严实,过上几天,有明显的水解液俗称“酒娘”渗出,手指压原料颗粒柔软,蜜甜香气扑鼻,口尝蜜甜,可微带酸味,即可入罐发酵。
发酵
哈尼族的自酿酒发酵尽量会选用陶器做发酵罐,糖化后的带壳谷物倒入发酵罐中,用树叶铺盖然后用泥土糊封发酵,并送入发酵室。
原料不同发酵时间不等,大约30~100天左右,发酵好的谷物形成酒醅。
蒸馏
哈尼族焖锅酒的蒸馏器具土称:木甑子,由天锅(锥形)、木甑、地锅、材灶,自上而下的四部分组成;首先,地锅加水,用于蒸馏过程中形成水蒸气;木甑坐在地锅内,用布条做好密封;
再把发酵好的酒醅,放入木甑内的木屉上,木屉与地锅水面有一定空间方便水蒸气快速上升;
然后把陶制接酒灌放入木甑,坐于酒醅上;
最后,盖上加入冷水的天锅,在蒸馏过程中,需要勤换天锅内的冷水,防止上下同温后,无法冷却木甑内上升的酒分子。
取酒
根据固定时间,材灶熄火后,打开天锅取出接酒罐。焖锅酒出酒率较底,一般100斤谷物可出30斤酒。
红薯底肥用什么配方?
追肥
(1)提苗肥:在移栽后15天以内,每亩地施加1.5-5kg氮素化肥(小株多施,大株少施)。
(2)壮株结薯肥:移栽后30-40天左右,每亩地施加7.5-10kg硫酸铵(可用3.5-4.5kg尿素或4.5-6kg硝酸铵代替),10kg硫酸钾(可用100kg草木灰代替)。
(3)催薯肥:移栽后90-100天左右,每亩地施加10kg硫酸钾或者是100-150kg草木灰。
(4)裂缝肥:在土壤裂开成缝的时候,每亩地使用4-5kg硫酸铵,兑水500kg灌施,或者是每亩地使用200-250kg人粪尿,兑水600-750kg灌施。
(5)根外追肥:在薯块膨大期间的时候,使用2-5%过磷酸钙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10%草木灰过滤液进行喷施,每亩地喷洒75-100kg,每隔15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次。
红薯是很好的一种食物,它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等,它有提高勉疫力,降血脂.保护血管.增强体质等功效,食用红薯对身体健康非有益。种红薯时要用肥料才能长的旺盛,种红薯的底肥最好适用农家肥才能使长出的红薯吃了即口味好又健康。
红薯由于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而广为种植,但是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农户大多用化肥作为底肥,多年后土壤保水保肥性降低,红薯产量及质量大大下降,其实,老祖先早就把红薯的底肥用什么告诉了我们,俗语“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的一大堆”,说的就是红薯种植底肥是草木灰。
红薯怎么种好吃又甜?
1、土壤的选择
红薯最喜沙性土壤,在沙土里生长的红薯表皮比较光滑,而且结出的薯块也比较大,积累的淀粉和糖类比较多,口感也好。
2、移栽前处理秧苗
红薯在移栽之前一般需要处理一下秧苗,把根部剪掉一部分,留下来一半左右的根系就可以了。因为红薯苗都是从种薯上取下来的,底部可能会带有种薯上的病原菌,而且秧苗底部的根须是不结薯的,移栽后不仅缓苗慢,而且还容易发生病虫害,把底部的根系剪掉以后,就会萌发出更多新的根系,有利于结薯和薯块的膨大。
3、施肥和移栽
可以在施底肥时,加一些草木灰,或是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底肥时要先开沟,把底肥撒入沟里,然后再起垄移栽。垄不用起得太高,20公分左右就可以了。移栽时手拿着薯苗的根部,45度斜***土中,地上部分留10公分左右即可。然后把水浇透,把坑填平后压紧就可以了。红薯在薯块膨大期,要进行叶面肥的补充,叶面肥既可以增加产量,又可以改善口感。可以用50克葡萄糖+30克磷酸二氢钾,兑30斤水进行叶面喷施,7-10天喷施1次,共两次。
4、生长期的管理
红薯的生长中期是需要进行管理的,比如追肥、控旺等。在红薯封垄之前,需要用锄头松土除草,保持土壤表面是干净疏松的,等到长到快要封垄时,再把薯藤翻到一边,再用工具往两边培土,培完土后,再把薯藤返回去,然后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提一次薯蔓,为了控制薯蔓旺长。在薯块膨大期可以追施一些肥料,可以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者用0.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来进行灌根,还可以沿裂缝浇灌,来促进地下薯块的膨大。在薯蔓生长到一定长度时,要注意打顶掐心,防止薯苗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