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恩平木鱼歌歌词?
1. 广东恩平木鱼歌歌词是由恩平木鱼歌传承人们口口相传的,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官方歌词。这是因为木鱼歌词通常是根据表演场合、表演者风格和表演需要等因素进行创作和调整的。
2. 尽管没有官方歌词,但是木鱼歌的基本形式一般都是相似的,通常由领唱者先吟唱一句,跟唱者负责跟进呼应。跟唱部分由一个固定的词语和一个带押韵的旋律组成,如“木哥哥木哥哥、船舱哥船舱哥”,旋律清晰而悠扬。
3. 木鱼歌主要表现的是海上劳动者的辛苦劳作和生活情感。歌词中包含很多与海洋相关的意象,如“狂风怒吼、大浪滔滔”等,体现了水手们在大海中的艰苦和不易。
4. 由于木鱼歌传承口传心授的特点,想要学习和掌握木鱼歌需要实地观摩和跟唱,听从传承人们的指导。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对旋律的把握和跟唱的呼应等方面都进行重点注意。同时,要在传承人的帮助下,对木鱼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舞台表演技巧进行深入了解。
木鱼声大吗?
比较大。
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多用桑或椿木制作。
在民族乐队中,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木鱼还是广东地区曲艺“木鱼歌”的击节乐器。
中国小拇指大小的乐器?
口弦琴,鄂伦春语叫“明努卡”,也叫“天恩共”(意为铁的声音),汉语称“口弦”。 是流行于羌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乐器,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
多为铁制(也有用铜制),长约12至15厘米(或6至10厘米),由琴库和琴簧两部分组成。琴库通常是由一根长约20厘米的铁条或铜条打制成形。琴簧是一根长约8厘米,宽端4或5毫米,细端仅为2至3毫米的极细薄的铜片。也有的口弦琴是在一个铜片中间切割出一根细长的琴簧。手持部分为圆环形,连接两根“梢形”铁条,中间夹一条薄钢片,钢片一端缠一点棉花或镶柳木柄,以便于用手来弹拨。
中国小姆指大小的乐器是口弦。
口弦又称口弦琴、口蔑、口簧、响篾、吹篾或弹篾,它音质脆弱,音韵感人,长约一寸左右,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好像没有哦,目前知道的中国最小的乐器是木鱼。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正面圆径约40厘米,最大的达90厘米以上。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多用桑或椿木制作。在民族乐队中,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木鱼是广东地区曲艺“木鱼歌”的击节乐器。
柴鱼和木鱼的区别?
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龚吹”(宗教歌曲)的民族乐器。明王折《三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清代以来流行于民间。柴鱼是冷水性鱼类(主产于寒带海域)鳕鱼的干燥制品,由于长得像柴而被广东人称之为“柴鱼”。它有健脾胃、益阴血之功。
六部春秋鼓词?
今所见“六部春秋”一词,最早出于《孙武子雷炮兴兵》一书。书中开篇即明:“春秋有六部,论的是哪一部春秋。十八国为列国春秋,十七国为越国春秋,十二国为英烈春秋,前七国为战国春秋,后七国为走马春秋,王翦兵吞六国为剑锋春秋,这个叫作为六部春秋。”
此即是民间说书艺人代代相传,说唱至今的《左传春秋》(说伍员伐楚)、《吴越春秋》(说吴越相争)、《英烈春秋》(说丑女无盐)、《金盒春秋》(说孙庞斗法)、《走马春秋》(说乐毅伐齐)和《锋剑春秋》(说秦并六国)。
也有地方艺人将第一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合称为《八部春秋》(八部的说法较为冷僻,仅见于江苏北部的苏北大鼓)。“六部”系列在民间以说唱形式通过说书艺人讲说,并影响到其它戏曲曲艺形式。
从其传播范围来看,北至蒙古说书乌力格尔,南到广东木鱼书,西南四川评书川剧,东南闽台布袋戏,都有六部春秋的踪迹。
广东音乐有哪些?
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 本世纪20年代初至解放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曲达300多首,其中50余首已流传于海内外。主要作品有《旱天雷》、《倒垂帘》、《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平湖秋月》、《步步高》、《鸟投林》、《禅院钟声》等。解放后,广东音乐又有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不少出色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了一大批新作品。其中如《鱼游春水》、《春郊试马》、《山乡春早》、《喜开镰》等。亦广为流传。 雨打芭蕉》是早期优秀乐曲之一。乐曲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了南国生活的愉悦情绪。曲调运用顿音、加花等技巧,描写打在芭蕉上淅沥的雨声、芭蕉在雨中婆娑摇曳的形态以及人们旱热逢雨的欢乐。 《饿马摇铃》为何柳堂传谱,原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后改弦乐主奏。乐曲以不稳定的节奏和***用顿音等多变的音型,突出运用si、fa两音级,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饿马摇铃的形象。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他曾于金秋时节畅游杭州,触景生情,创作该曲。曲中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秀丽景色的感受,曲调既***用了浙江的民间音乐,又有广东音乐的风格,它是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步步高》唱片包装 《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名乐,在当时已很流行。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龙飞凤舞》,民俗节日中挑着龙灯耍戏的长龙,每每成为中国人对新气象的呼唤。龙凤呈祥,是中国人民心目中对美好事物的象征。乐曲的主题音调***用切分节奏,富有极强的推动性,顿挫有致,若舞者的步态,前迈后撤,辗转腾挪。小锣的清爽音色,唢呐的声声鸣唱,弹拨乐器的整齐节奏,共同造成了欢乐的气氛。 《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中国传统器乐作品,有不少在长期的流传和改编后,与原来的曲名相差很远。《汉宫秋月》原为哀怨之曲,而《三潭印月》已将哀怨之情尽扫。在原传自北曲的旋律主干上,大量加入了广东音乐语言的细微装饰性华彩,从而使北曲的刚劲绵长,变为粤曲的细腻轻爽。
广东音乐的曲目:
民乐合奏《步步高》、管弦乐《彩云追月》、直通春晚《雨打芭蕉》、《双声恨》、《杨翠喜》、《寒鸦戏水》、《连环扣》、《走马》、《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七星伴月》、《晚霞织锦》、《月影寒梅》、《剪春罗》、《一弹流水一弹月》、《陌头柳色》、《白头吟》、《夜深沉》、《桃李争春》。
1、《步步高》由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作曲。他是一位对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他擅长演奏高胡,又善作曲,《步步高》是他的代表作。创作中,他大胆***用新的表现手法,依情谱声,开门见山地迸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调。
乐曲中多***用乐汇的重复以积蓄力量,向新的层次跃进。旋律升降有序,音浪叠起叠落,音乐富有动力。该曲的命名应该说与乐曲在结构上的递升递降有关。
2、《彩云追月》这首乐曲最早出自清代广东音乐的曲谱集,1935年,由作曲家任光和聂耳重新编曲,成为了一部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彩云追月”的标题包含着仙人乘着五彩祥云奔向月宫的美好寓意,旋律中洋溢着广东音乐的闲适淡雅,月宫晶莹剔透的美景仿佛随着轻轻摇曳的音乐缓缓掀开面纱。

3、《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中“以景抒情”的代表作。乐曲描绘了夏天的夜晚,人们在屋内听着窗外雨声拍打着芭蕉叶的场景。
一场雨水带走了夏夜的闷热,凉爽的夜晚,芭蕉叶在风雨的拍打中摆荡起舞,人们在这动听的自然之声中享受着雨水带来的凉爽与舒适,乐曲旋律流畅明快,抒发了人们喜悦惬意的心情。
4、《双声恨》也被称作《双星恨》,表现了牛郎织女天各一方,爱而不得的惆怅和哀怨。乐曲旋律委婉深沉,节奏舒展有致,表达了人们对于传说中牛郎织女的不幸遭遇所寄予的无限同情,同时也抒发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压抑和哀怨的情感。
5、《寒鸦戏水》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之一,乐曲通过描写寒鸭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自在悠然的生活情趣。